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然而面對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書刊市場,尤其是少年兒童,他們的“免疫能力”不強,對是非善惡的鑒別能力有待提高,又有著極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所以給他們選擇圖書也就成了擺在家長、老師面前的一件頗費思量的事。孩子們在讀書方面稍有不慎,這“階梯”就極有可能變為“滑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讓孩子們能夠讀上健康向上、勵志益智的圖書,保證兒童圖書市場的健康繁榮至關重要。環視今天的兒童圖書市場,完全可以用“眼花繚亂”來形容,但是這“賣方”一片“繁榮”的另一面每每是“買方”的極度“煩心”——家長、老師面對“眼花繚亂”的圖書市場卻常常找不到真正適合孩子們的讀物。據報道,目前我國少兒讀物的“成人化”趨勢越來越嚴重,這類“少兒面孔成人心”的圖書正一步步侵蝕著孩子們純真的心靈。“成人世界”的“那點事”對許多孩子來說早已毫無秘密可言,少年兒童中早戀現象嚴重,色情、暴力、偷盜案件增多,難說與這類書籍的影響沒有關系。

“以前一直以為閱讀是孩子最好的學習習慣,但我最近才發現,孩子閱讀的不少不良書籍,非但不是良師益友,反而是毒藥。”湖南長沙的一位小學生家長發出這樣的感嘆。這位家長最近在孩子的書包里翻出了一本《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由于此書曾經被翻拍成風靡一時的電影,所以這位家長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熟悉。讓她感到驚訝的是這樣的青春成人小說怎么會成為孩子的讀物。據她兒子反映,班上多數同學都已經讀過這本書。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中國小學生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家庭、學校兩點一線,他們對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所以基本上只有通過閱讀去拓寬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愛好,進而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作家(尤其是兒童文學作家),能夠推出健康向上、文質兼美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是提升兒童讀物市場質量的關鍵。一位兒童問題研究專家告誡:“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而早熟,這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因此童書作家不能沉迷于過去的創作習慣和思維,而應盡力滿足新一代孩子的心理、情智需求,創作出適合各階段孩子閱讀的有益叢書。”作家、編輯乃是制造出兒童讀物的“源頭活水”的關鍵人物,其責任可謂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