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課堂充滿 詩情、詩意、詩趣和詩境
作者: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 王 美
發布時間:2014-05-22 17:11: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筆者是“文化生成與內涵發展的校本研究”課題組(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 規劃課題)的核心成員。近年來,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的實踐研究,我深刻地認識到:語文是最富有情感性和審美性的學科。在實際教學中,應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情、詩意、詩趣和詩境。一、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情
因為小學生的心靈純潔、美好、善良,對自然和生命有獨特的見解和感悟 ,所以小學語文課堂需充滿詩情。
如《臺灣的蝴蝶谷》中有這樣一句話:“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其中的四個動詞“飛過、穿過、越過、趕到” 用得準確自然、活靈活現。教學中,我在帶領學生一起欣賞的同時,有意將其中的“飛” 和“穿” 調換使用,組織學生辨析比較,訓練學生準確用詞的意識和能力。有學生說蝴蝶常在空中飛,如果從小溪中穿過,會淋濕翅膀的, 翅膀一淋濕就飛不動了;有的說蝴蝶不會游泳,它如果從溪水中穿過,會嗆水的,甚至會淹死,我不忍心可愛的蝴蝶因此而死,我不贊成將“飛” 和“穿” 換位置。好一個“不忍心” 和“不贊成”,心靈是多么的善良,感悟是多么的獨特,稚嫩、美好、超凡、純真的一席話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對蝴蝶的憐惜 。這善良、這憐惜、這關愛,使語文課堂充滿了濃濃的詩情。
二、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意
學生在語文課堂里,對知識的“頓悟” 往往稍縱即逝、一閃而過。我們要不失時機地抓住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靈性,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詩意。
教學《臺灣的蝴蝶谷》時,當多媒體課件出現美麗的蝴蝶,學生都置身在蝴蝶的世界時,我富有詩意地旁白道:“同學們!你們知道有人把蝴蝶比做什么嗎?蝴蝶是蟲國的佳麗,像會飛的花朵。那么,你們覺得這些蝴蝶像什么呢?”學生目不轉睛地觀看著多媒體畫面,聚精會神地欣賞著成千上萬、五彩繽紛、上下翻飛的蝴蝶,如癡如醉地聆聽著我的旁白,人人浮想聯翩,個個靈感大發。有學生說這些蝴蝶像五顏六色的樹葉,在空中飄飛;有的說這些蝴蝶像成千上萬、從天而降的彩色鵝毛雪片。這種靈感是一種課堂的生成,也是課堂中最為亮麗的一道風景。這靈感、這生成、這風景,使語文課堂充滿了濃濃的詩意。
三、讓語文課堂充滿詩趣
小學生擁有自己的思想,擁有自然的童心世界,他們天真無邪、憨態可掬、童趣洋溢。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要呵護學生的童心,留住學生的童真,讓語文課堂充滿詩趣。
在教學《云房子》時,當學生讀到:“忽然,呼啦啦吹來一陣風。咦?云房子變小了,云房子不見了,云房子哪兒去了”時, 特別關心云房子的去向。于是,我順水推舟地把“繡球” 拋給了學生。有的說云房子被天空媽媽收回去了,有的說云房子聽說大海很大、很美、很藍,她去看大海了,還有的說云房子聽說我們如皋有弛名中外的水繪園,她去觀賞水繪園了……從這些回答中,可以看到在學生的眼里、腦中和心里,蟲子會說話、花兒會笑、小鳥會唱歌。這些答案充滿了純真童趣,閃爍著學生的智慧火花,折射出學生的創新思維。這童趣、這火花、這思維,使語文課堂充滿了濃濃的詩趣。
四、讓語文課堂充滿詩境
師生間平等對話,能情感交融、心意相通、相互接納、相互尊重、共同享受。師生間平等對話,所產生的思想交鋒、心靈碰撞、合作精神、情感力量、知識經驗、教學樂趣,為每一個學生奠定了人格成長和發展的基礎。師生間彼此信賴、真誠溝通、相互理解形成的“學習共同體”,能讓語文課堂充滿詩境。
如組織學生寫《童年趣事》的作文時,我先發動學生講美妙的童年。學生講,我也講,我講自己小時候上樹摘桑葚吃,弄得嘴唇赤紫,怕回家挨罵,使勁用河水洗嘴……教室里笑聲不斷。笑聲展示的是師生之間平等對話的結晶,師生之間關系的真誠,師生之間心靈的敞開。這結晶、這真誠、這心靈,使語文課堂充滿了濃濃的詩境。
總而言之,根據小學語文的教學本質和教學目標,應確立好小學語文的教學文化,努力做到教學語言詩化、教學內容詩化、教學情感詩化、教學手段詩化,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情、詩意、詩趣和詩境,讓煥發著生命活力與潛力的語文課堂成為師生“詩的棲居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