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我走過的教育工作歷程已十四個年頭。憶往事,初為人師,在教壇上上演著自己的美術教育教學故事,許多都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淡忘,可有些就像樹根一樣深深地扎在我心里,雖不驚天動地,但歷歷在目,感悟至深。還記得,剛步入工作崗位,不知怎么上美術課,對于基層學校而言,美術要有專門分配的老師來上,那是何等的稀奇,對我們學校而言,更是頭一次。面對陌生的面孔,尤其是初中年級的孩子,他們沒有上過真正意義上的美術課,繪畫基礎也很薄弱,畫一棵完整的樹都很困難。所以,我學著自己當年學美術的樣子,給他們系統講解各種美術理論與繪畫技巧,可盡管我很努力,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還是很低,感覺是紙上談兵,聽不懂,無法入手。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思索著,怎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靈感呢?靈機一動,我想到了帶學生們出去,出去寫生,于是,我去爭取機會,和校長談,一次,兩次,校長都沒有同意,因為出去寫生會涉及到各種安全問題,經過我的多次努力,校長看到我的誠意,就勉強答應。當時,我把這個消息第一時間通知學生,學生們非常興奮,歡呼雀躍。

這一天,我終于與學生們走出校門,來到附近的一片樹林,學生們當時驚呆了,有個學生問我:“老師,這么大的樹我們怎么畫?和教室里畫的樹怎么不一樣?”我耐心地為他們講解,一步一步,按照繪畫步驟(找位置坐好——觀察大樹——構圖——打形。)一遍一遍的講解,講觀察方法、講繪畫技巧。一遍一遍的示范,學生們慢慢進入了狀態,先畫樹的一小部分,一步一步,慢慢深入。原來天為頂,地為桌,樹為模特,這才是我和孩子們的天堂,才是我們最好的美術教室。我們照樣可以上好我們的美術課,而且這間美術教室是那樣的樸實,沒有任何修飾。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被深深的打動,同學們已經融入到這種氛圍里,一陣涼風吹來,吹動了孩子們的畫紙,也吹進我們每個人的心里……

第二天,我收集作業,56本作業一本不少,學生們也增添了信心,當我打開作業,我驚呆了,每幅畫,都幾乎完整了,再不是從前的不著調,亂畫一通了。連樹的外形也有它的生長規律了(上細下粗),看到作業效果,我感到無比的幸福,無比欣慰,看到學生們變化,在進步著,成長著,我笑了,學生們也笑了……

從此,我經常帶著他們出去寫生,因為嘗到了甜頭,摸索到了適合自己的一種教學方式,適合學生創作的一條路子,學生們進步非??臁S械膶W生說:“老師,我覺得出去畫,比在教室里苦想著畫要簡單多了,而且我們還能畫好?!笔茄?,學生說出了問題的本質,美術的本質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我們美術課也是一樣的,如果沒有寫生的歷練,光憑空想,那么想出來的也是脫離實際,脫離生活的。學生們的創作靈感也就無從談起。

時間一晃就是十四年,我離開古城學校也有好幾年了,作為一名教師我能用我的思想行為影響我的學生,能激發他愛上這門學科,能當一名盡職盡責的美術老師,作為一個普通美術老師的我來說已經足夠了。

美術教學是一門獨特的學科,與其他學科有相關之處,但也有它的獨到之處。寫生教學不但對于學生造型能力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為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它與創作的關系是寫生為創作做好了技巧上的準備,積累了大量素材以及審美經驗,豐富藝術表現力,將在寫生中的鮮活感受轉換到繪畫創作中來。寫生能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還需要我們當代美術教師們不斷地去挖掘、去探究。尤其是對學生來說,出去寫生能開闊視野,觀察大自然,遠比坐在教室苦想強出很多,如果有條件,經常帶著孩子們出去寫生,才能激發出學生的創作靈感。

陶行知先生說:“讓我們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鏡,要看事實,看未來;解放頭腦,撕掉精神的裹頭巾,要想得通,想得遠;解放嘴巴,享受言論自由,談天,談地,談出真理來;解放雙手,甩去無形的手套,大膽操作,向前開辟;解放空間,把學生從文化的鳥籠里解放出來,飛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尋覓,去捕捉?!弊屛覀冇掠诎l掘孩子們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