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語文 高效課堂的“互助教育”
作者:陜西省漢中市漢中實驗中學 李 潔
發布時間:2014-05-22 11:05:4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互助教育,在這里特指為提高中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所做的互幫互助的工作,它存在于兩人或多人之間,彼此會產生正面的推動作用,讓語文課堂、語文學習不再是獨立的行為,而成為共同努力、互相成就的集體學習行為。一、導學稿助學生
目前的導學稿模式一般為“課前預習”、“課堂點撥”、“課后檢測”、“課外拓展”。而在“課前預習”中會呈現出“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知識鏈接”、“預習題目”等設計。“課前預習”部分主要針對學生的自主預習而定。“課堂點撥”部分其實是課堂的靈魂呈現,即采用學生合作解析,教師適時點撥的方式來解決疑難問題,并最終呈現在導學稿上,使知識的落實更到位,學生對重點的把握更突出。“課后檢測”及“課外拓展”部分則是針對課堂上的知識作恰當補充,使得課堂的效果實地呈現,并很好地反饋給教師,有利于教師以后課堂的改進和完善,側面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二、學科組長助教師
學科組長即為學生學習這一學科的帶頭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稱的“課代表”,但是無論稱呼是什么,其對教師的輔助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的,甚至會成為科任教師的“貼心小棉襖”。因此,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也不得不提到這些帶頭人的幫助,而一個優秀的教師在備課本、備課堂的同時,也一定要備學生,尤其是備學科組長,培養學科組長的各項學習能力和組織能力,讓其對教師的課堂組織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三、小組成員間互助
參考成績將學生分為七大組,每組七個人,每一組中有語數外三科的帶頭人,并以此作為此學科的學科組長。分組原則則依照男女生搭配,“好動”與“安靜”相搭配,成績優秀的與成績較差的相搭配。目的是以“優”幫“差”,性格互補,盡量做到每個小組各方面能力均衡。小組的組員們有個人明確的分工,并選出組長和副組長。組內經過商討確定互助小分隊,互幫互助來進步。同時,利用小組的力量,也可以制訂具體的措施使人人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幫助組員,并得到組員的幫助。
四、各小組互助
其實,分組的正能量不僅體現在個人的提高,更能促進集體的進步。當七個組員聚在一起有了共同的名稱、共同的口號、共同的榮辱得失時,力量就隨之而壯大,就算一個人不在乎,可是在大家的帶領下他也不會漠然了,在課堂上可以集中小組的力量,互相欣賞,互相質疑,共同進步。
五、教師助學生
在高效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這種角色分配讓課堂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教師主要來引導學生如何上好一堂課。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預習,為課堂作準備;引導學生熱情飽滿地進入課堂環境,為課堂中的積極主動獲取知識奠基;引導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的目標及重點,有目的性學習;引導學生學會討論,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完成合作性學習;引導學生勇于積極展示學習成果,敢于發出質疑的聲音……
六、學生助教師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角色的轉變,這并不是削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業務素質,提升教學技能水平,促進教師快速成長,快速實現“角色轉變”。教師不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之師,更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引導者。而學生對教師在一堂課的設計上反而起了更多的推動作用。如:學生的課前準備,若學生在課前對課文的預習較到位,則為教師的教學流程節約時間;若學生在課堂上全神貫注,能跟上課堂節奏,則課堂的容量會更大,教學任務完成得更輕松;若對問題的理解較深入,則促使教師在課文理解基礎上有更多的拓展。
七、拓展助汲取
其實,一堂高效課堂的體現,不僅要有課前的主動準備,課堂的完整呈現,還體現在課后的鞏固拓展。若要課堂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還需要“余音繞梁”的回音效果的呈現。如可以在課堂即將結束時設計無固定答案的探討類問題,那么即使下課,學生還會不自覺地將課余時間利用起來作研究探討,那么課堂的容量將在不知不覺間擴大,且為主動性的“想學”、“樂學”。
八、生生互助
這里的“生生互助”特指語文學習的“小團體”行為,這種小團體不同于前面所說的小組成員,這是指同一學習水平線上的學生的互助學習。教師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又要做好培優補差,因材施教。
總而言之,“互助教育”的光芒足以讓語文課堂提高其有效性,而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教師的精心備課,更需要依靠學生的力量,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變個人力量為集體力量,讓課下為課堂有效性而服務,讓課堂真正成為教師和學生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