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淺析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找到打開自主學習之門的鑰匙。1.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教育思想認為,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教,學生的任務是學。教師占用大部分課堂教學時間對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傳授,學生則處于被動地聽、記、背、練的苦學中。雖然教師付出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卻收效甚微。因此,教師要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主動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心理素質。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心理素質,就要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也就是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習英語。這樣才能真正地將學生的“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其次運用正確的評價機制,要多表揚,多鼓勵學生所取得的點滴進步。只有讓學生對英語學習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才能更持久地保持學習的動力。

3.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

預習,是為新課學習所做的重要準備工作。俗話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預習可以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堂,可以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準備學生課前預習的導學案時,可以從課標要求的聽、說、讀、寫幾個方面來考慮,這樣可以使學生的預習任務更加明確,同時根據文章內容的特點,科學合理地制訂預習目標。課后復習能對所學內容起到鞏固的效果,課后復習任務的布置要尊重個體差異,分層布置。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保持持久的學習動力。引導學生扎實做好預習和復習工作,才能幫助學生從被動接受的狀態中擺脫出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加強學法引導。

方法的掌握要比具體知識的掌握更重要。因此,教師必須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啟發學生智力,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上。在英語學科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聽:多聽課文磁帶、英語電臺廣播、英文電影和英文歌曲。選擇的材料要難易適中,每天規定訓練聽力的時間,無論是5分鐘還是10分鐘,都要持之以恒。

說:盡可能提供學生說的機會,可以在課堂上安排對話表演或復述課文的活動,也可以舉行全校性英語演講賽、英語會話表演賽或英語故事比賽等。

讀:熟讀課文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和閱讀理解能力。寒暑假時,建議學生讀一本簡短的中英文雙譯的世界名著。

寫: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和寫作習慣。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日積月累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將逐步提高。

5.創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

①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自主學習氛圍。無論采用哪種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都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和調整教學策略。我校當前所推行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就是從具體的學情出發選用的適合我校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通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課堂中,教師組織以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形式多樣的交際活動,并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使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

②創建小組學習模式,營造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實際上是學生間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多種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的教學活動過程。學生間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從而彌補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對培養學生的交往技巧、分享合作的態度具有積極的作用。

總之,引導學生“善學”、“樂學”,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這需要我們教師在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情況下,勇于在實踐中探索,善于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盡快掌握開啟自學和創造之門的鑰匙,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