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點睛, 給課堂一個精彩的結尾
作者:陜西省勉縣新鋪鎮初級中學 韓海全
發布時間:2014-05-13 17:00:3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結束語就是一節課落幕的藝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結尾則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結束語不僅是對一節課知識的總結,更是一節課的落腳點,是培養學生構建數學建模意識的關鍵。針對數學課堂結束語這一環節,筆者根據近幾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一、趣味口訣,樂中求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成功的先導。因此,趣味教學法成為許多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在課堂結束語中,教師們也經常將一些數學解題方法、規律、法則等總結成一些押韻的順口溜,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完全平方公式”時,就以“首平方,尾平方,積的二倍在中央”來總結完全平方公式的展開式特征。這樣的順口溜不僅準確指出了這一知識點的特征,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更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二、開門見山,直述重點
開門見山就是直接出示本環節的重點內容,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要點。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數學基礎知識課,比如講解“等式基本性質”這一節課,在結束時開門見山地點明本節課要點就是等式基本性質,然后讓學生陳述具體內容進而加深印象。像這種基礎知識課的結束語,沒必要過多修飾,應該刪繁就簡,重點突出。
三、輕巧點撥,適當評價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一節課幾十分鐘的學習中,教師的口中流出了知識的溪流,最后的結束語中還要運用恰當的評價來引導學生。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技巧性知識技能點撥,比如教學分式方程解法時,指出形如此類方程易錯點就是去分母時對“1”漏乘 ,這樣的點撥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便于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另一方面“好學生都是夸出來的”,在課堂結束語中對學生恰當的贊美與評價,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更多的學生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四、畫圖展示,宏觀統領
在日常數學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知識點比較散亂的教學內容,學生學起來往往找不到頭緒,課后難以有效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 知識結構圖具有整體化、邏輯化、簡明化及視覺化的特點,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把此類知識點用結構圖的方式表現出來,從宏觀上構建知識體系,便于展現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利于學生知識內化,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五、精心設疑,不斷探索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課堂中的問題是數學課堂的靈魂。一節課結束不等同于教學內容和任務完全結束,在結束語中恰當地設置疑問不僅可以總結本節課所學,而且可以將數學課堂延伸至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探索能力,實現“數學回歸生活”這一學習本質。在教學“統計圖的選擇”這一節時,我在結束語中提出“別讓最后的一滴水是眼淚”的含義讓學生討論,學生立即說出缺水,我進一步引導讓學生說出缺水的程度,學生思考后表示要調查后才知道。課后學生自己組成小組調查,有的繪制了各大洲水資源分布條形統計圖,有的繪制了家庭用水扇形統計圖,有的繪制了部分國家人均水資源統計圖,還有的繪制出我國各省人均水資源統計圖等。這樣的結果讓人驚喜,教學目標完成不說,還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這樣的課堂結束語達到了“一箭多雕”的教學效果。
數學課堂結束語是一節課的精華,是對一節課的總結,好的結束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我們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編排,用心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