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生活在圍城里的人們,吸不到新鮮空氣,看不到城外的春天,于是,他們只知道按照圍城里的習慣機械地生活著。可是,一旦走出圍城,領(lǐng)略到的將是一個嶄新的世界。

——題記

筆者在長期從事語文教研工作中發(fā)現(xiàn)一個共性的問題是: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雖較之過去有很大的變化,然而,教師們一直未變而且始終丟不下的東西——教案,仍然是束縛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張無形的網(wǎng),一堵無形的墻,致使語文教師們在課堂上始終放不開、拓不寬——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無疑是語文教學中的攔路虎、絆腳石,應引起廣大語文教師們的高度重視,否則將會使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穿新鞋走老路。

教學,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上課,是一種基于師生互動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生成過程,它帶有強烈的靈感意味和即興色彩。因此,課堂教學不能只按既定的程序機械地進行,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作為教師,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的精神,同時,這也是課堂教學的真諦。如果我們老抱著教案設(shè)定好的程序機械地進行教學,既談不上靈感,也談不上即興,更談不上有新的生成過程。

長期以來,我們語文教師總是把鉆研教材的結(jié)果通過“教案”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認為寫好了教案,便是完成了上課前的準備工作。加之學校管理中查教案已成慣例。因此,只要寫好或者寫了教案,課堂上按教案的程序進行教學,一不會出現(xiàn)知識性的問題,教師滿堂提問,學生滿堂答問,正誤老師拍板,答案回歸教案;二可以準確把握四十五分鐘,不至于出現(xiàn)拖堂問題,試圖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討論,又因為擔心時間不夠而打斷學生最精彩的表現(xiàn),因為無這種形式不能體現(xiàn)新課程,不按教案的要求限制學生的“表現(xiàn)”會使時間拖延。因此,真正使學生活躍、見解新穎的語文課堂教學實不多見,而教師能超越教案,順勢而為,即興創(chuàng)造教學樂章的更是稀罕。

基于以上問題,筆者認為,為了順利地走進新課程,穩(wěn)步推進課改,打造高效課堂,我們不妨試著在語文課堂上拋開教案進行教學,這或許對轉(zhuǎn)換教師角色,對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作用一:試著拋開教案上課,教師能不受教案的束縛,使教學有了較大的自由空間,便于教師拓展,使師生產(chǎn)生“靈感”,培養(yǎng)“即興”,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教學效果。

作用二:拋開教案上課,能使教師轉(zhuǎn)換角色。教師角色轉(zhuǎn)換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之一,也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拋開教案上課,教師只有想辦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并且自己也隨學生而動,這樣,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便于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生動活潑,更有利于發(fā)揮富有個性的“學習主體”的作用。

作用三:拋開教案上課,師生可以“甩開鐐銬跳舞”,走出圍城觀美景,充分展示個性,便于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中發(fā)揮作用。

作用四:拋開教案上課,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宰地位降低了,師生間自由交流的時間和內(nèi)容也相對增多了,這對于新課標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理念的滲透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當然,過去說沒有教案,教師就不能上講臺,這是傳統(tǒng)學校管理中對教師職業(yè)的基本要求,是迫使教師鉆研教材,并熟練地駕馭教材的手段之一,這是無可非議的。今天,我們認為,有了教案會束縛教師的手腳,這是為了使教師能盡快適應新課程的需要。不論是“要求”,還是“需要”,拋開教案不是說不要教案,而是想通過這種形式使教師們盡快拋棄傳統(tǒng)教學中不利的東西,即拋棄純知識,純教材性的、一成不變的、機械操作的、主宰課堂教學的教案,而要的是“心里裝著學生”、“眼里要有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靈感,培養(yǎng)學生即興能力的,教師能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的好教案。(目前我們正在探索推廣的導學案就是對傳統(tǒng)教案的揚棄,深受老師歡迎。)這樣,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才會更加生動活潑。

正所謂:沖出濃霧便會是個艷陽天!走出圍城,領(lǐng)略到的將是一個嶄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