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教師的基本素養”
作者:陜西省西安中學 李文耀
發布時間:2014-05-08 16:25:1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李文耀,西安中學副校長?,F為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研究會會員,陜西省教育學會德育研究會副秘書長,陜西省心理學會學校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陜西省教育廳教材管理中心教材審訂專家組成員。教育格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而教育?!?/p>
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授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教師是一種社會角色,也是一種社會職業。相對于其他眾多社會職業,教師職業是極其特殊的,其特殊性除了各種文獻總結歸納的職業特點外,應該還有:1.教師承擔的社會信任和期望更高。其中包括對教師工作效果的國家信任和期望,社會信任和期望,家長信任和期望,學校信任和期望,學生信任和期望等。2.教師職業的事業性更強。在滿足社會需求、國家需求、家長需求、學生需求和滿足教師自我需求之間,教師職業必須傾向于前者,也就是說,教師職業具有相對明顯的社會奉獻性。3.教師職業的情感和智慧付出更多。由于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特別是未成年人,來自不同家庭背景,思想、情感、智力、習慣等各不相同的未成年人,教師的工作效果并不完全依附于其主觀意愿。4.教師工作除了顯性的教育和培養外,還需隱性的、潛移默化的身心感染和行為影響。基于這樣的職業特殊性,教師應該具有怎樣的素質?筆者以為,教師在遵循國家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前提下,需不斷培養甚為重要的基本素質,這些基本素質包括:
一、堅定的事業心
教師職業的特殊屬性需要教師首先樹立堅定的事業心。把從事教育工作建立在對教育事業的高度認同、高度追求上,建立在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上,建立在自我價值實現的美好感受上。這種事業心的建立,與僅僅滿足于被動適應教師的職業規范有本質的差別。面對復雜的、困難的、矛盾眾多的教育工作,堅定的事業心可以帶來無窮的動力、無限的熱愛、永久的愉悅和不斷的進取。而僅僅被動適應教師職業要求的心態帶來的可能是對困難的畏懼,內心的不平衡,消極的情緒和隨之而來的職業倦怠。教師以事業心從事教育工作將使其不遺余力追求教育效果,而僅滿足于適應職業要求的心態會使教師更多地只是完成工作任務,兩種心態帶來的教育效果和職業效果將是天壤之別。縱觀歷史的、現實的教師群體,不難看出,凡是在教師崗位上積極、樂觀、有追求、有品味、有建樹,深受學生歡迎和崇敬,深受社會認可和推崇的教師,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愛,內心充滿強烈的、堅定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而在教師崗位上平平庸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成為“問題教師”的教師同樣的共同特點是僅僅把教育當作一份職業,僅僅追求“養家糊口”,被動、被迫工作成為工作常態。由此可以認定,堅定的事業心是教師必需的、重要的基本素養。
二、人本主義精神
教師工作最簡單的行為表述就是傳授和培育。從傳授和培育效能上講,人們普遍重視其技術層面的挖掘和改進,如講課技術、教育技術等。其實認真感受教育教學不難發現,不管是傳授還是培育,決定其效能的最重要因素并不完全在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被教育者對教育者的良好感受和情感認同,是真正深入人心、滋潤心靈的教師行為。因此,教師的人本主義精神至關重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健康成長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教育教學行為從學生利益出發,抱著學習共進,與學生共同成長的積極心態,大度,包容,智慧,鍥而不舍。少一些功利,少一些私心,少一些偏見和嫌棄,少一些斤斤計較,少一些應付。認真而不較真,嚴格而不嚴厲,教師的一言一行充滿著“文化底蘊”和“和善”,如此,教師才能以其人本主義精神和人格感召力影響學生,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教師的教育魅力,實現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精神升華。
三、優秀的專業素質和廣博的知識儲備
教師工作的最基本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及學習技能,并引導學生進入文化和科學探尋領域。因此,優秀的專業素質和廣博的知識儲備是教師必需的基本素質。優秀的專業素質指教師對自己承擔的教學學科專業知識的深度認知以及對本學科前沿發展的最新成果、發展趨向的系統性了解,具有深厚的專業素養和科學精神等。有優秀的專業素質,才能使教師游刃有余地實現對學生的引領,才能指導學生實現有效學習,才能使自己成為“導師型”教師。否則,對學科專業一知半解,理解膚淺甚至錯誤,專業學識淺薄等,都將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成為令師生都痛苦的經歷。廣博的知識儲備指不僅具有自己專業的深厚知識,更要具有其他領域,包括科學、技術、藝術、體育、文化、社會、法制等多方位知識儲備。這不僅僅是“一桶水和一滴水”的問題,還關乎教師“文化素養”的問題,還關乎教師實現“有效教學”和“有效教育”的問題。
四、實踐、反思、提升——主動發展的能力
教師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其工作績效的影響因素復雜、多樣、多變,沒有完全固定的工作程式和模式,需要不斷地探索和探究。教師職業又具有職業環境的相對封閉性和職業績效的相對模糊性,職業遷就和專業發展的空間同樣很大。這就使得具有“實踐、反思、提升”品質和教師專業發展主動性品質成為教師重要、基本的素養。“實踐、反思、提升”其實就是一種主動發展意識,就是做“有心教師”,把每一個教育教學行為當作一次有目的的實踐,然后反思實踐過程、實踐細節、實踐效果,產生新的思想、新的思維火花、新的改進,再實踐、再反思、再改進,從而實現教育教學思想、教育教學技術和藝術、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教師“實踐、反思、提升”的工作習慣和教師主動發展的意識是相輔相成的。具有良好的主動發展意識能促使教師不斷地“實踐、反思、提升”,具有“實踐、反思、提升”習慣能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
做有教育理想、有教育思想、有教育精神、有教育文化、有教育探索的教師,一定能成就教師的教育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