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母女在公園長椅上休息,女兒好像只有六七歲的樣子。母親說:“媽媽口渴了,你的背包里還有幾個蘋果?”小女孩在包里摸索了一下,掏出了兩個蘋果說:“就剩下兩個了。”母親說:“正好,我們每人一個。”小女孩歪著腦袋想了片刻,然后先在一個蘋果上咬了一口,接著又在另一只蘋果上也咬了一口。旁邊的游人見了,不禁搖頭嘆息:“現在的孩子怎么這么自私呀,連個蘋果也舍不得給媽媽,看這個咬咬,那個咬咬。唉……”正要失望地離開,卻看到小女孩一邊將左手的蘋果遞向媽媽,一邊甜甜地說:“媽媽,這個蘋果甜,給你吃吧!”……眼前一幕是多么讓人感動、讓人陶醉啊!生活中很多的誤會,往往都是由斷章取義、以己度人造成的。所以,我們身為教育工作者,在具體育人過程中如果忽然遇到讓自己不舒服、不理解的情況,請慢一點下結論,或許只要些許等待,你會看見那峰回路轉的真相。因為,好風景需要等待。

如果說教育是雕刻心靈的藝術,那么等待就是一種無痕的雕琢。對學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教育的風景才會不斷呈現,無論育人者還是受教育者都會陶醉其中。

育人的風景需要等待給予“關愛空間”。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請你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成功的教育需要育人者用心去感受學生每一種言行的初衷。故事告誡每一位育人者,不懂得等待只會誤解孩子的初衷,只會忽略甚至傷害其積極的另一面。育人者應該學會在等待中多檢討自己的育人方式方法,學會在等待中多反省自己的教育態度和育人情感,學會在等待中多去思量一下孩子內心可能存在的積極因素,學會在等待中多去考慮一下孩子的善意初衷,讓孩子們的童心幼苗能有機會沐浴到關愛的陽光雨露,有機會感受呵護的溫馨清爽,育人的園地里才會“童心”盎然,風景如畫。

教育風景需要等待。正如每一株植物需要等待開花的時間一樣,孩子的成長同樣也需要恰當的等待。讓教育實踐多一些有意義的等待吧,各種感人的景致、醉人的景色、迷人的風景必將相約呈現。不妨等一等,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