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jīng):【劉東華:天變了社會正回歸常識】正和島創(chuàng)始人劉東華在#學習型中國論壇#稱,政治的天空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中國正在回歸常識。“改革開放”激發(fā)了中國人巨大的創(chuàng)造熱情。雖然其后又開始遠離常識,甚至有點害怕常識。但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為常識去費口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教育研究:#教育分享#【懲罰孩子的有效手段:“自然后果懲罰”】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的“自然后果懲罰”的方式。就是:孩子犯了錯,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讓他自作自受,親身體驗并承擔自己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后果,從中接受教訓。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自然后果懲罰”無疑是懲罰孩子最有效的手段。

■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北京的城中“騎士”】相比那些在野外做長途騎行的騎士傳奇,更喜歡這些利用每周的閑暇時間,從寫字樓、咖啡店、家里的爐灶前趕赴一場“刷街”的騎行者們。他們這種自然的姿態(tài),源于對騎行單純樸素的愛好,也可能成為改變社會的一種力量。

■ 朱德庸:昨夜看到2013正在收拾行李,他邊收邊對我說:幸福的人沒稱贊我好,不幸福的人只想快點趕我走,其實幸不幸福又不關我的事,是要靠你們自己去爭取的,你們不能怪完2012后又怪2013。說完面帶不滿埋頭繼續(xù)收拾行李。

■ 光明網(wǎng):【農村本科生“就業(yè)最難”是社會輿情試紙】農村本科生就業(yè)最難至少說明:一是當今就業(yè)競聘中熟人社會辦事加劇,“拼爹”現(xiàn)象的裹挾因素增大;二是用人單位的選材唯家庭出身論勢利傾向或徇私舞弊現(xiàn)象增多。這種現(xiàn)象是一張社會輿情試紙,檢測出社會不公現(xiàn)象。

■ 朱永新:教師是一個冒險甚至危險的職業(yè)。偉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如履薄冰,盡最大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向崇高。

■ 妞博網(wǎng):上世紀80年代末他們氣勢如虹,形影不離,引領一代影視風騷,構筑了一時無兩的京派文化,二十年后他們重組天團,卻難擋頹式,《私人訂制》完成了他們最后的狂歡,收獲了巨額票房,護送著馮小剛一腳踏進主流大圈,卻透支了觀眾對他們的最后的一點信任。——黃佟佟《大院子弟的最后狂歡》

■ 人民日報:【你好,明天】領導干部公共場所吸煙,將被批評教育;謊報瞞報個人事項,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一道道禁令迭出,直指官場陋習、制度漏洞。權力本就該裝進籠子,運行于法制軌道之上,軌束于監(jiān)督環(huán)境之下。一旦失去制衡、無拘無束,無異出籠猛虎。當官不自由,自由莫為官,謹記!

■ 智蹼動力管理咨詢:你沒有變強,只因你一直很舒服。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強者,一種人是弱者;強者給自己找不適,弱者給自己找舒適。——王石

■ 傅國涌:當下中國給予不同處境,不同價值觀的人截然不同的感受,獲益者會認為這是千年難逢的盛世,使他們得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受損害者的感受無疑會與之完反相反。更多的人則有抱怨與不滿,卻深感無力。人的目光總是有限的,只看得到眼前,無法看見未來,很難超越自身處境與既有條件看待這個時代。

■ 南方人物周刊:我不反對人家為了賺錢而寫作。比方說當時古龍就是為了賺錢寫作,但是不代表他寫不出好東西來,相反他這樣的作家會特別替讀者著想,會寫得特別好看,所以也未必是壞事。我反對的是什么?就是為了賺錢喪失底線。我不要境界,我要的是底線。——學者易中天

■ 新浪評論:【東方早報:《私人訂制》何以“越罵越有票房”】在美國這樣的電影大國,“叫好不叫座”的情況也是有的,但絕不會出現(xiàn)“惡評創(chuàng)造票房”的怪象。“越罵越有票房”成為國產(chǎn)電影的“票房常規(guī)”,是中國電影精神敗落的征兆。如此在罵聲中成長的票房,是對觀眾和電影的雙重傷害。

■ 張頤武:年輕時不知道人生是長跑。一計較,一點小事小錢和人較勁鬧翻,宿舍里一個臉盆的位置都鬧到打破頭。這樣做不了什么正經(jīng)事。二算計,總擔心別人發(fā)展,總嫉妒別人進步,總想自己周邊人都倒霉,其實他們都不行,你也好不了。只有想開學會共贏,學會讓利才會真進步。古語說:“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

■ 作家文道:在這個世界上,你就愛一種東西,你就在你愛這個東西時把自己練到完美,練到無懈可擊。你因此尋得滿足,此外的一切其實無足輕重。就這樣,你變得堅強,足以抵抗不時傾巢而來的寂寞;你變得勇敢,你學會拒絕周遭的喧嘩與熱鬧;你學會簡單而嚴肅,你形成一種風格,唯你獨有。

■ 共識網(wǎng):陳小魯說,沒必要人人道歉,但有必要進行反思。他的話是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們主張人人道歉的話,就會搞成人人過關,會造成很大的混亂,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但是我依然認為,盡可能多的人道歉是必要的,最好是所有在“文革”中做過錯事的人,都能勇敢地站出來表示歉意。——徐友漁

■ 財經(jīng)中國:【王健林:富貴險中求哈佛耶魯不如敢闖敢干】“什么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什么哈佛耶魯,不如你自己敢闖,膽子大比什么都強!”王健林去年9月在哈佛大學演講時稱,而今天他能夠成為首富,與其“敢闖敢干”不無關系。

■ 旁觀者馬勇:馬克思主義要在中國繼續(xù)能夠有效,你就必須和儒家的價值對接上。我想補充的是,中國政治未來不是馬克思+儒家。一個合理的未來中國共識應該是,重建中國道統(tǒng),并充分接納人類全部遺產(chǎn)。全部,自然有儒家,有馬克思。

■ 聯(lián)合國:[聲音2013]“一些人會拒絕改變,他們會以文化、傳統(tǒng)和宗教的名義來維持現(xiàn)狀。我尊重文化、傳統(tǒng)和宗教。但這些永遠不可以為否認基本權利而辯護。我向人類大家庭中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成員保證:我與你們同在。”——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 電影愛好者張內咸:偏色、過曝和黑死原本是膠片時代技術落后的產(chǎn)物,但是隨著數(shù)碼攝影機寬容度越來越接近人眼,HDR和通道調色技術越來越精確,我已經(jīng)很難在這幾年的新產(chǎn)品中看到這些舊時代的現(xiàn)象了——這實在無趣得很,如果示波器能代替人腦的審美,是不是攝影師都可以下崗了?細節(jié)過度豐富也會造成疲勞,別老跟膚色過不去。

■ 豆瓣電影:【馮小剛的走紅和電影無關】“一個明星或一部影片的走紅,可以有很多因素,但影片本身質量的好壞,往往是最不重要的一條。這些年來,在中國,真正因為電影拍得好而走紅的,除了《瘋狂的石頭》,我想不出別的合適例子。”——著名影評人magasa

■ 孫云曉:真正的教育首先是一種積極良好的價值教育,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如北師大石中英教授所說,價值教育的任務就是喚醒兒童生活的價值或正當性意識,讓孩子知道怎么樣做才是對的,怎么樣做才是好的,澄清他們日常所信奉和實踐的價值原則,形成良好的、穩(wěn)定的價值品格與健康人格。

■ 羅崇敏:#價值主義教育思想#教育使人智慧,也使人愚昧;教育使人類文明,也使人類野蠻。思考教育的根本問題是什么?是價值問題!教育應圍繞人類共生價值和國家核心價值,建設現(xiàn)代教育價值體系,要大力實施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構建現(xiàn)代教育價值體系,使受教育者認知生命價值,增長生存智慧,培養(yǎng)生活信仰,實現(xiàn)人生幸福。

■ 嚴介和:現(xiàn)在社會有三大現(xiàn)象,教育,教得太多育得太少;文化,文得太多化得太少;領導,領得太多導得太少。這三個現(xiàn)象源于三個矛盾,即官場貴而不富,商場富而不貴,學場不富不貴。如何能讓官場貴而小富,商場富而小貴,學場小富小貴,這個社會就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