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訂制》下的思考
作者:謝嘯實
發布時間:2014-05-08 15:42: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編者按:2013年12月19日,由著名作家王朔編劇,著名導演馮小剛執導,著名演員葛優演出的賀歲喜劇電影《私人訂制》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根據觀眾與影評人的評論來看,影片備受爭議。
“成全別人,惡心自己。”是本片的宣傳口號,某觀眾卻這樣調侃:“成全自己,惡心別人。”還有觀眾認為主創人員“英雄不只是遲暮,還變成了潑婦”,“不尊重電影,瞧不起觀眾,沒有人物和結構,只有廣告”,“馮小剛今年拍春晚是拿《私人訂制》練手,練了仨小品一朗誦,三俗一雅終歸一爛”。網易的“獨家影評”欄目的匿名文章對影片和《甲方乙方》進行了對比,對劇本和影片的結構,及人物塑造方面提出非常嚴厲的批評。影評人周黎明對本片持肯定態度。紐約時報中文網的署名文章批評影片“有些地方比較散亂,片子也過于冗長”,同時也肯定了演員的演技、思想和拍攝技術。面對影評人的惡評,馮小剛連續發微博痛斥大多數影評人淺薄,“別現眼了,從《一九四二》到《私人訂制》,你們的嘲笑和狂歡恰恰反映了你們的淺薄,我看不起你們,別再腆著臉引領觀眾了?!?/p>
觀眾的零好評與不斷飆升的票房成績形成讓人匪夷所思的戲劇性對比。截至1月5日,《私人訂制》累積票房6.66億,已經超越之前他的個人最高票房《唐山大地震》6.65億。
2013年已向我們揮手告別,回顧這一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從年初開始,硝煙就始終彌漫。在《泰囧》、《一代宗師》、《小時代》這三部大熱或是承受著大期待的影片以及那些不那么熱門但各自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的影片經歷了各種吐槽之后,《私人訂制》以壓倒性的優勢成為最受關注的華語電影,為這一年的華語電影市場畫上了一個驚嘆號。不在于觀眾對影片的期待落空,也不在于口碑和票房的差距居然如此之大。爭論和對立到了如此混亂的程度主要在于馮小剛的七條微博,這是馮導歷史上的第一次,將《私人訂制》的受注意程度瞬間再度拔高,引發新一輪的關注。
雖然褒貶雙方意見極其相左,但關于《私人訂制》的爭議其實只集中在一點。這部電影到底在說什么?正方意見是影片表象下有更為深刻的東西,只是觀眾沒看出來。這一派的代表影評人周黎明在電影上映當天,在《新京報》發表評論《馮小剛的喜劇之道》。文中寫道“《私人訂制》最大的價值在于其批判現實的鋒芒……馮小剛不滿足于逗觀眾笑,他希望觀眾在笑之余能靜下來想一想關乎我們每個人的那些問題,其中有令人沉重的,有令人心酸的;但他知道當下的人們覺得思考太傷神,想用笑聲來壓倒靜思,忘卻現實。所以,他嘗試用制藥的方式,在苦澀的現實外涂上濃濃的糖衣。”對此馮導的回應是“只有周黎明看明白了我們是在語境下做了什么努力。”反方意見不計其數,以下這位不知名網友的炮轟雖然憤世了點,不過代表了大家的心聲。帖子這么寫道“這片里有句經典臺詞:‘以前挺接地氣一導演,現在倆腳不沾地兒了’,打包原封不動就可以送給馮小剛……尤其范偉那場當官夢,本來應該捧腹爆笑的,卻由于大家假模假樣行賄,瞬間變成一場砸錢游戲?!边@位網友的評論指向模糊,沒有一個詞精確到位,可是周黎明的說法也站不住腳,因為電影不是說教的工具。
情況至此非常明了,沖著馮小剛賀歲片這六個字去影院的觀眾失望了,他們是否看出導演的用心不知道,但他們肯定覺得影片非常不好看??墒菍τ趯а輥碚f,雖然作好準備等待各種吐槽,但情形有些不在預料之中。他苦心經營的深刻思想沒有被觀眾發覺,觀眾完全不吃這一套。所有的針砭時弊,憂國憂民,一個導演的良心和公知這些都付之東流。然而爭論事件本身因為涉嫌商業炒作,不必太當真。倒是雙方的說法很值得玩味。
網友提到的“接地氣”令人反感,這是如今在中國很流行的詞兒,用處無比廣泛,基本也已經被定位。接地氣就是好的,不接地氣就是壞的。和老百姓的生活相關、接近他們的理解水平就是接地氣,不描寫他們的生活他們理解不了就是不接地氣。其實到底什么是地氣?張愛玲曾說過好的創作是要有底子的,生活樸素的底子,這夠接地氣了吧,可張愛玲到現在都被認為是小資情調的作家。而王小波和莫泊桑都曾表達過相近的意思——作家不能為了讀者寫作,要為了自己寫作。王小波則說得更為通俗,藝術不照顧弱勢群體。這很高姿態,不接地氣。可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公認寫了世相百態。王小波沒寫過什么高端人物,高檔生活,可是他的作品卻難以理解。以此來看,動不動拿接地氣說事純屬莫名其妙,因為這個詞立身不穩,不能作為評判標準。安東尼奧尼那些晦澀無比的電影在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也是票房大賣,好評如潮。接地氣這個說法就更為可疑,仿佛到應該是觀眾本身的狀態和社會大環境才起到決定性作用。
導演和影評人認同的批判性和糖衣后面的苦澀,觀念上毫無問題,很多優秀的導演都極有社會責任感,帶著強烈的目的性一樣能拍出叫好又叫座兒的影片。那么僅就影片而言,《私人訂制》在技術處理上出了偏差毫無疑問的,技術的偏差和創作理念有很大的關系也是毫無疑問,而理念問題和影片主創人員的整體水準又密不可分。如果我們非要追根究底,這就遠不是分析《私人訂制》現象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很多背后的問題我們更應該去想一想,比如一部電影引發一定的關注很正常,然而是不是關注得過了頭?十四億人的泱泱大國,沒有別的電影可以說了嗎?答案確實如此,《私人訂制》于2013年12月19日全國同時上映,占據了主要院線的大部分的屏幕,而且排片量大,也就是說占據了大量的時段,尤其是黃金時段。這就意味著,從2013年12月19號開始到至少一周后,在電影院里,觀眾幾乎沒有其他影片可選擇!這種壟斷并不是自《私人訂制》始,它只是做得比較徹底。回顧那些票房大賣的華語電影,排期在其中都起到一定作用?;蛟S有人會說,電影的檔期安排本來就是具有技巧的商業行為。這話沒錯,可是最多的時候所有的電影院里也只有不到十部影片在同時上映,這正常嗎?中國的觀眾為什么就花了錢永遠只能在可憐的幾部影片中選擇?而國產電影的現狀是,一方面說觀眾欣賞水平有限,一方面又說要拍觀眾喜歡的電影。那意思也就是拍藝術水準不高的影片了,這是否有戲弄觀眾之嫌。中國的觀眾如果只在中國的電影院里看電影,他有機會有可能喜歡別的電影嗎?由此,如果說中國的導演拍出更多更好的影片是當務之急,那我們的觀眾在電影院里有更多的選擇是否更為重要?顯而易見,競爭是提升中國電影最好的方法,無論是業界的創作水平還是觀眾的賞析能力。
編者手記:
本片最初片名為《貴族》,2013年在海南取景拍攝。馮小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拍本片是為了讓華誼兄弟賺到錢,因為上部作品《一九四二》賠了錢,而且影片僅幾個廣告植入高達8000萬元就已回本。他覺得這是一部“好玩又胡扯”的電影,能讓觀眾好好放松放松。
“劇本是我和王朔喝完酒之后聊出來的,充滿了王朔的各種碎片,《甲方乙方》的結構,《頑主》里的段子,以及早年一個名叫《貴族》劇本里的臺詞?!端饺擞喼啤酚扇齻€故事組成。第一個說的是土壤,是《一九四二》的現代版,說的還是人民性,如出一轍。第二個故事是嘲笑,但嘲笑的不是俗。第三個故事是白給的,為的是讓第一個故事能存活下來。最后的道歉和王朔沒有關系,是我內心對這個世界僅存的一點敬畏?!端饺擞喼啤吠黄屏藢嗔Φ闹S刺,就對現實的批判性來說,我給它打9分?!端饺擞喼啤房赡芏疾挥?0年,5年內就成經典。”在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領獎時,馮小剛表示“我隨隨便便拍一部電影就賣錢,我認認真真拍一部電影就不賣錢!這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