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學體系,加強專業訓練,完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寶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談培養應用型人才
作者: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體育系 陜西寶雞 張博恒
發布時間:2014-02-25 12:15:31
【摘 要】文章對非專業體育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以寶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強調培養學生在體育產業,探討非專業體育學院培養應用型本科專業創新人才的具體改革內容和實施方法。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專業技能的培養
基金項目:2011年寶雞市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1R03-4)。
非專業體育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培養學生在體育產業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擴展職業相關的學科專業知識的能力。與研究型人才相比,要有更強的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崗位操作技能與實務經驗)、溝通能力(理解、表達團隊合作),能較快地適應崗位的需求,解決實際問題。
完善教學模式、增強核心力是體育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十二五”時期,社會體育的發展需要大量各種規格、適應市場導向、受過高等教育的專門人才。從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全面招收社會體育專業大學生以來,同樣遇到像全國大部分已經設置社會體育專業院校相似的問題,如畢業生專業對口就業率低、改行易業成為普遍現象,在校生學習目的迷茫,致使學習動力嚴重不足,這些現象已嚴重阻礙了社會體育專業的生存與發展。近年來我院為更好地適應體育產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專業結構調整、改革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力度,推進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同時,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社會體育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增強培養人才專業角色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管理者是改善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現狀的重要因素
學校體育工作的管理者具有制訂體育課教學大綱、保障教學設備、負責教師培訓、檢查、總結、改進教學工作等職責,這些環節是影響體育理論課教學的決定因素。教師雖然是體育理論課的執行者,但體育理論課的執行效果很大程度取決于管理者。從上面體育理論課的教學現狀來分析:管理者對體育理論課的輕視會導致執行者的輕視,這會直接影響執行者的執行態度和執行能力;體育理論課教學時數偏少,教學內容缺乏統一性、系統性、科學性,體育理論課缺乏嚴格的考核等現狀完全可以由管理者在制訂計劃時統一安排、監督實施;至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等方面,可以由管理者要求、協助、督促執行者不斷改進。
改革并優化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與培養方案
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與培養方案改革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培養目標;二是培養方案;三是課程體系;四是教學內容;五是教學方法;六是培養效果。
1. 體育專業需明確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目標
堅定非專業體育學院的體育專業主要為社會經濟服務的辦學宗旨,著重研究體育產業的主導產業對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規格定位,深入了解應用型專業創業、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與此同時,調查分析國內外院校,尤其是陜西省的社會體育專業方向的設置與不同人才規格的關系,博取眾長,為我服務,堅定地走以市場為導向的路子,培養具有創業創新意識、專業過硬、適應能力強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2. 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構建體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調整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改革與整合優化,重新制訂實踐教學體系,加強課外專業訓練,制訂創新特色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按照陜西省的體育產業視野,將主導產業確定為健身服務業提供人才需求的角度調整社會體育專業教學體系,建立規范化的實驗與實踐教學相配套的體系。加強院企聯合培養人才計劃,深入體育產業部門調研,了解體育產業的發展特點和發展動態,按市場化的人才規格,確定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技術應用能力和對客服務的職業能力協調發展而進行設計的立體專業教學體系。
3.改革實踐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
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采取具有創造性、探究性的一對一“情景模擬”、“案例”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通過加強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推動產學研相結合,加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以省市各健身企業等高規格、高起點為實習實訓基地,通過實習實訓基地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擔任基地指導老師,有針對性地按照職業規范,著重培養學生從事大眾體育健身的對客服務技術指導和經營管理能力、體育文化產業的廣告策劃宣傳和組織管理能力。
4.完善體育專業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
按照教育部《專業目錄》和國內現代體育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的要求,完善課程體系,將社會體育專業全部課程分為運動人體科學、民族體統體育、競技體育、健身健美、社會體育學、保健養生、經營管理等七大課程群。同時,將社會體育專業分為現代安保、社會體育、健身保健、傳統養生和龍舟龍獅五個方向,分別按各自的社會體育人才規格,依據市場定位,在體育產業現代化引領下根據最新研究成果、產業動態、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等產業化所涉及到的各種問題,覆蓋了理念更新、方法轉變、管理高效、服務規范、標準統一等領域。強化專業技能教育,增加創業教育相關課程的比重,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堅持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全面教育和培養,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為一體,使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石巖,舒宗禮.適應社會需求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體育學刊,2008,15(7):38-41.
[2]模塊學業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3]王剛軍,曾思麟,張葉紅等.尋找社會體育專業辦學突破口[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11):91-93.
作者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體育系 陜西寶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