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綠色物流的物流成本降低路徑研究
作者: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萬媛媛
發布時間:2014-02-20 11:19:53
【摘 要】綠色物流作為一種節約、循環、共生型物流,對于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文章針對我國綠色物流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綠色物流 發展困難 對策建議
引言
綠色物流作為一種低熵型物流,注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把原材料副產品、包裝物的再循環、資源再利用和再生用于物流過程中,實現了物流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共存。綠色物流的終極目標是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的共同實現。由于我國開展綠色物流的時間尚短,加之綠色物流成本較高,使得物流收益比較低。為此,本文試圖找出我國綠色物流發展中成本高昂的原因并提出化解對策。
我國綠色物流發展中成本高昂的核心問題
本文沿著“綠色物流發展中成本高昂問題的分析前提——根源和癥結——化解邏輯與對策”這樣一個思路,從綠色物流發展中外部環境和內在因素兩個方面探索化解綠色物流發展中成本高昂難題的途徑。[1] (見圖1)
在解決綠色物流發展中成本高昂的難題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綠色物流的社會認知困難以及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的難題難以化解。這個問題直接導致了綠色物流發展成本難以降低,使得綠色物流在制度文化、政策等軟環境以及行業規則和行業標準方面都難以獲得較大的突破,受到較多的約束。
根源與癥結
雖然綠色物流的理念得到越來越廣泛的社會關注,但是我國綠色物流發展時間較短,起步較晚,起點不高,距離國際先進水平還很遠。具體差距集中在成本控制、制度文化、人才培養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與規劃等方面。
圖1綠色物流發展中成本高昂的核心問題及其化解邏輯
1.制度文化原因
(1)觀念原因。現在社會各界已經一致認為現代物流在經濟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綠色物流的理念尚不完善和系統,尤其在國內綠色經營和綠色消費的理念尚未得到清晰的認知。這種觀念不到位使得綠色物流發展實施的戰略導向不明確,發展緩慢。
(2)政策原因。綠色物流作為物流企業、政府、制造企業以及消費者等利益主體共同形成的鏈狀體系。在其實施過程中,發達國家有較多的政策指導和戰略規劃,如在清潔原料使用、污染源處理等方面;與此相對的是,我國尚未有綠色物流發展的法規支持,這就使得企業實施和發展綠色物流的動力較小,使得隱形成本和顯性成本難以控制。
2.基礎設施建設原因
(1)技術原因。綠色技術是綠色物流得以快速發展和支撐的重要手段。綠色物流循環化技術可以起到降解利用和重復利用物流材料的作用,這是目前我國最缺和最不成熟的。目前,我國物流技術綠色化程度比較低,循環利用的程度比較低,物質材料的可重用性和可降解性的技術水平比較低,綠色物流技術水平和技術推廣的程度比較低,帶來了較高的綠色物流成本。[2]
(2)物流基礎設施的綠色化水平低。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是和發達國家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空間還比較大。綠色物流的硬件設施,其中綠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和投資強度,尤其在高效的物流信息網絡建設方面,優化調度和有效配置物流資源,提升綠色物流系統效率和綜合水平,起到降低綠色物流成本的作用。
(3)物流標準化低。綠色物流要想得到快速發展,標準化不可或缺。因為綠色物流標準化是物流資源整合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綠色物流標準化,具體包括設備設施、網絡以及管理模式標準化。由于我國物流標準修訂不及時,不能和國際接軌以及物流標準化多頭管理的問題突出,使得我國物流標準化建設滯后。綠色物流標準化建設不充分制約了物流的協調運作,缺乏協調,配套性差,使得綠色物流鏈不能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物流資源浪費等問題嚴重,同時也帶來了較高的綠色物流成本,制約了綠色物流的發展。[3]
3.綠色物流專業人才缺乏
快速發展的我國物流產業,使得管理、規劃設計、基礎操作等方面的物流專業人才需求急劇增加,尤其是高層次管理人才。懂信息、會管理、知法律、通曉金融以及外語的復合型人才的缺乏,制約了綠色物流的發展,難以實現綠色物流成本的控制。[4]
綜上所述,以上各個方面的因素制約了我國綠色物流成本的控制。從這個角度出發,完善我國物流綠色化的政策和理論體系,加大綠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標準化建設,能夠實現物流系統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整體最優化,進而促進我國綠色物流管理水平。
化解邏輯與對策
1.加強綠色物流的政策制定和引導
加大基礎投入和綠色物流法規建設;通過建立和完善環境立法、排污收費制度、許可證制度以及綠色物流標準等措施,降低綠色物流成本,實現綠色物流大發展;與此同時,還要在政策設計上設計一定的激勵措施。[5]例如稅收政策、“綠色補貼”政策等,以此降低綠色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完善物流企業的發展環境。[6]
2.推行標準管理體系和創新物流技術管理
政府通過制定綠色物流標準,尤其是最低排放標準、車輛技術標準、裝卸工具標準等可以完善綠色物流流程和促進綠色物流的發展;此外還應加快物流領域ISO的標準認證,尤其是具有“綠色通行證”之稱的ISO14000 系列國際環境標準,以期達到節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和避免環境污染的目的。[7]
創新物流技術管理,同樣可以起到降低綠色物流成本和改善環境的作用。這就需要建設集成化的供應鏈庫存管理系統,優化倉儲與配送中心設置,建立一種符合綠色物流的能優化成本滿足客戶需求的模式,實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提高物流效率的作用。這種模式可以實現一體化配送,即運用物流信息技術實現訂單進貨、配送運輸、倉儲保管等一系列的物流過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8]
3.加強綠色物流人才培養
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的支撐,高素質的人才對于綠色物流發展至關重要。綠色物流產業作為一個綜合性和操作性都較強的行業,需要能夠全面掌握物流操作流程和管理知識的復合型物流技術和管理人才。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物流企業可以與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加快培養物流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圍繞物流企業發展需要,盡快形成一支熟悉物流運作規律的一流的專業人才隊伍;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力度培訓企業的一線員工,尤其是物流知識和業務培訓,提升企業物流人才的人力資本積累和整體素質,進而實現我國綠色物流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9]
參考文獻:
[1]劉春宇.從環境角度談綠色物流體系的構建[J].經濟體制改革,2005(2):153-154.
[2]張沈青.我國綠色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當代經濟研究,2006(10):69-71.
[3]孫秀梅,辛廣茜.綠色物流的發展瓶頸與對策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7(10):22-25.
[4]楊國川.我國綠色物流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2):17-23.
[5]李曉霞.發達國家發展綠色物流的制度分析及借鑒[J].生態經濟,2009(7):128-130.
[6]陳衛國.綠色物流的發展勢在必行[J].統計與決策,2004(7):111-112.
[7]丁小龍.低碳經濟下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瓶頸制約與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1(26):6-8.
[8]鄔星根.發展綠色物流的戰略思考[J].生產力研究,2007(22):62-63.
[9]田姝.關于我國發展綠色物流有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商貿,2010(6):1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