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師生關系是高校中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從社會心理學視角來看其本質是一種社會心理關系。當前,高校師生關系衰微的社會心理成因主要包括高校師生間角色認知的不對稱性、師生間情感關系被工具性關系取代、師生間心理互動的缺失三個方面。應當通過移情,增進相互理解,創建積極的心理氣氛和開展師生間的對話的策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高校師生關系 心理關系 建構 心理策略

高校師生關系的社會心理學解釋

高校師生關系是一個由多層面和多種意義構成的復雜關系體系。[1]從教育取向來看,高校師生關系是高校師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共同完成教學科研任務而建立的一種工作關系或教學關系;[2]從人際互動的角度看,高校師生關系是以教師的知識傳授行為與學生的信息接受行為為基礎,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3]從本質上而言是人際互動在高校這個特定社會情景中的集中體現。

由上可見,對于高校師生關系的內涵理解要么關注于關系主體的抽象存在,要么關注于師生關系表達的外在表現形式,反而忽視了高校師生關系中關系主體內在社會心理機制。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高校師生關系是指在高等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在交往中形成的社會心理關系。這一概念中含有以下幾點內涵:首先,高校師生關系是在一個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這種特定的社會環境背景賦予高校師生關系以明確的社會定位。其次,高校師生關系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高校師生關系是一種“成人—成人”關系,這就決定了高校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在各自的認知結構中憑借其特有的認知方式與價值判斷,通過同化與順應將師生關系“內化”的過程。最后,高校師生關系建立的途徑是交往。大學教學的本質是一種精神性的交往實踐,而不僅僅是認知的發展。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并不是單項的,而是一種雙向的教學相長、師生互動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借助語言、行為實施交往,確立的師生關系的內在實質是以是否滿足師生雙方的認知需要,彼此情感能否交流,相互之間是否悅納而構成的。

高校師生關系衰微的社會心理成因

1.高校師生間角色認知的不對稱性

在高校師生這樣一種以教學活動為紐帶而形成的人際關系中,師生對“教師”與“學生”作為既相對立又相依存的兩種社會角色的對稱性認知往往決定著師生關系的和諧。但在現實的師生關系中,師生各自在承擔“教”與“學”的角色職責過程中,一方面對自身角色認知過分強調自我的意義與價值,另一方面對另一方的角色認知過分強調社會期望的意義與價值。

2.高校師生間的情感關系被工具性關系所取代

自從民主、平等的理性主義理念帶入教育,加之教育產業化的突進,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關系被市場機制下對等交換關系的概念所“偷換”,師生之間成為了一種在學歷市場上的交易關系,師生之間被定義為單純以知識、智力為紐帶的工具性關系。師生所關注的不是在和諧的情感性關系下,潛移默化的人格塑造,智慧培養和教學相長,而是工具性關系下,急功近利的利益交換和責任無過。

3.高校師生間心理互動缺失

交往是師生關系建立的途徑,它是基于師生間通過對話達到心理互動來加以實現的。在現行的高校師生交往中,師生間不再是知識、經驗、思想和情感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互動,而是以知識為媒介的信息單向傳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沒有了教學的激情,喪失了教學相長的理想;學生沒有了在理性沖突中智慧技能的提升,喪失了探索真理的沖動。

建構和諧高校師生關系的心理策略

1.通過營造積極心理氣氛,拉近心理距離,增進師生感情

要營造積極自由的心理氣氛,高校師生之間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課程內容展開民主平等的對話。教師要善于憑借自身淵博的學識,幽默風趣而不失嚴謹的授課語言,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展示個人魅力,不斷用肯定、賞識的評價傳遞對學生的期望。學生在教師的期望下,要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提出問題,通過與教師的討論甚至爭論實現思想的碰撞,獲得智慧的提升、理性的開啟。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的課堂回歸本源;只有這樣才能使師生在真理的求索中敞開心扉、彼此尊重、赤誠相待;只有這樣才能使師生各歸本位,師生感情得以增進。

2.通過對話建構彼此的意義存在,實現心理互動

高校師生關系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而非發現的過程,是在流動空間中的動態創造和再創造。在關系的建立和發展中,師生總是“解讀”自己對他人的意義,建構他人對我們的意義。在建構過程中,師生間各自沉浸在其意義建構的夢幻中,關系存在只是彼此的建構和相互作用。當意義建構只是沉浸于自體世界,那么師生間就難以達成認識、情感、態度等的共識與一致,從而出現關系的緊張甚至沖突。故而,只有通過“對話”才能實現意義建構的互動,增進師生間的心理相容。師生間的對話應基于理性與思辨展開,在相互理解與尊重的氛圍中,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課堂上通過啟發、探究、討論等對話形式,將彼此間的意義建構緊密圍繞于建立共識的目標之上。這不僅有利于實現教學相長,而且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參考文獻:

[1]劉杰,陳偉平.構建良性互動的高校師生關系[J].文教資料,2012,(3).

[2]王靜嫻.高校師生關系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9).

[3]張蕾.沖突抑或和諧[J].當代青年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