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美術理論教學的弊端
作者:寶雞文理學院 陜西寶雞 魏育龍
發布時間:2014-02-20 10:27:14
【摘 要】高師美術理論課教學是高師美術教育的關鍵,因為它的成敗與否將會對高師美術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本文密切聯系高師美術理論的教育現狀,從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因循守舊的教育觀念和教師的綜合素質三個方面深入分析高師美術理論教學的弊端,對高師美術理論課程的教育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師美術理論教學 弊端 教師素質 基礎理論
基金項目:寶雞文理學院院級重點項目:ZK12030。
美術理論 (art theory)即關于美術實踐的科學總結。學術界通常所指的是狹義的美術理論,它在我們日常的美術學習和創作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術原理是美術理論研究的中心任務和主要內容。我國對“美術理論”的研究并未形成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再加上學科本身的復雜性導致了在我們日常的專業教學中長期以來有教學和研究實體,卻無教材無規范(技法理論除外),使得高師美術教學中一直無法科學地進行,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其弊端的總結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缺失
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缺失應該追溯到初高中的基礎美術教育階段。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國初高中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美術審美基礎教育,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然而面對競爭激烈的高考,好多學生選擇美術等藝術專業都是這種嚴峻形勢下的迫不得已。那些“偏科生”和“差等生”為了尋求圓自己大學夢的機會,義無反顧地緊緊抱住了美術這根救命稻草,于是便開始了疲于奔命的專業技術突擊。這種對我國的高考來說行之有效的美術教學,特別注重學生純技術的素描、色彩訓練,而忽略了學生整體美術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使眾多的學生成為對美術技能一知半解,對審美卻一竅不通的技巧生,這也就為以后的美術理論教育留下了隱患。這種病態畸形的美術教育將學生帶入了一條名不符實的不歸路。機械的技能訓練,不但僵化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使學生對文化理論課的厭倦心理與日俱增。
更糟糕的是一些打著美術學院招牌、聘有著名專家和教授、甚至是高考閱卷老師上課的種種帶有欺騙性的畫室的培訓。那種放任松散的管理,不但使學生厭倦理論課的學習,而且使好多學生染上了抽煙、酗酒、打鬧、上網、早戀等不良惡習,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想品質,致使好多學生即使進了大學也是一些問題學生。如好多的藝術專業的學生缺乏責任心和誠信、我行我素,對老師的批評教育有嚴重的抵觸情緒。我們不難想象那些課堂上呼呼大睡、津津有味地吃著小吃、樂此不疲地玩著游戲、對理論知識毫無興趣的學生能真正學好藝術。
“美術專業成了高考的一個低洼地,文化成績低的考生像流水一樣流向了這個低洼地。文化程度低不僅影響學生進校以后的學習,而且也將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工作能力。”[1]而這些問題的最終根源在于當今以功利為主的基礎教育,筆者長期以來擔任高校美術理論課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深深體會到了美術理論課的教學之難。那些一味沉浸在技能訓練的學生已經不擅于抽象的邏輯思維,而對于稍有深度的理論問題,大多數學生無心也無力去探根尋源,藝術思維恰恰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有機結合,美術的特點決定了學習者必須具備獨特的創造性思維,而這種思維的基礎又往往是以廣泛學習各種知識為前提的。由于美術理論知識廣泛涉及到哲學、美學、歷史學、文化學等龐雜的知識體系,而這些知識又恰恰是這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望而卻步和最頭痛的東西。難怪現在的學院教育培養不出天才,問題在于我們并沒有真正具備培養天才的的教育理念和基礎。“教育行政部門和越來越多的高師美術院系都認為學生文化素質的低下,已經嚴重地影響了高師美術院系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高,成了制約美術師資的瓶頸,主張采取相應的措施改變這一狀況。”[2]面對此種情況,我們必須深刻反思美術的基礎教育。要想真正提高高師美術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我們必須在基礎教育階段,既要培養學生對這方面的興趣,更要夯實學生在理論方面的基礎。
陳舊觀念的嚴重影響
“由于我們的教學慣于固定的技術訓練,并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專業能力,學生的靈性與個性得不到充分發展,由于文化修養課的薄弱,觀念探索的缺乏,使學生獨立思考的理性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平衡發展,于是學生藝術探索的興趣往往表現在材料技法領域,或只專注于在形式語言上,他們的創作常常表現出思想蒼白,缺乏新穎而充實的文化內涵。”[3]由于管理體制的種種弊端,老的教學模式的巨大慣性作用,長期以來形成的“重技輕理”觀念的影響,在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學中理論課始終處于倍受冷落的邊緣地位。首先,從對美術理論的認識來看,就存在嚴重的誤區,上至主管教學的領導老師,下至接受教育的學生都普遍認為理論課不是專業課,所以把此看做可有可無的點綴和令人頭痛的負擔,這種錯誤的觀念引起了一系列錯誤的后果。從整個專業課程比例來看,理論課相對于技法課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大多數院校為了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盡可能地壓縮理論課的課時。而這種教學行為造成的嚴重后果就是學生既無法系統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更挫傷了學生學習理論的興趣。
如果說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充分體現了教育導向的錯誤的話,教學方法和觀念的落后是學生對美術理論課失去興趣的又一個重要原因,上文已經提到,美術理論課不是一個封閉自足的體系,它涉及到龐雜的人文學科的知識,如果不合理進行學科交叉學習,僅僅停留在概念、原理、作者作品、價值意義等狹小的范圍的學習,美術理論課將落入僵化、保守的境地。教師教學的大而化之,學生學習的一知半解,理論課學習的結果可想而知。我們必須認清“藝術是各種不同文化的符號性載體,藝術記錄、再現了人類文化的發生和發展過程。”[4] “通過藝術與世界的多元聯系,藝術教育不再局限于藝術的知識技能,而是把藝術放到一個廣闊的關系之中,把藝術還原到它賴以生存、發展的環境中,從而使學生能夠接觸活生生的、完整的藝術,充分接受它的魅力,體會藝術背后的文化及其蘊含的人文精神”[5]所以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美術理論課學習的科學性、系統性和邏輯性。在日常的教學中必須遵循這個規律,“教會如何在掌握美術史料、史實的基礎上,思辨歷史,重解歷史和批判歷史,并以歷史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這是美術理論教學的關鍵”。
“我國藝術培養模式和藝術教育體系使專業化越來越強,而綜合性越來越差;技術越來越好,人文素養越來越低,這種重技術,輕人文的思想不僅體現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中,而且體現在藝術人才的來源上。如果走不出‘技術至上’的認識誤區,理論課將永遠不會受到應有的重視。這不只是藝術觀念的問題,更是教育觀念的問題,已觸及到了藝術的本質和前途”。[6]
教師整體素質不高
高校美術理論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這是一個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問題。一個教師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學科的形象。關于美術教師的素質問題許多著名的教育研究者如蔣蓀生、常銳倫、尹少淳諸先生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作為高師美術理論課的教師除了具備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質,還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理論修養(包括美術史論、藝術哲學和美術教育理論和科研的能力等)和教育科研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廣泛了解與本學科相關的跨學科領域的知識(包括哲學、美學、歷史學、文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只有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左右逢源、旁征博引、深入淺出、精彩生動地給學生講解,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聽講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
然而,就筆者的調查和多年的研究,我國目前高師美術理論教師恰恰缺乏這樣的綜合素質。究其原因,一是受社會大勢的影響,許多高師美術理論教師從思想上輕視專業理論課。體制的缺陷、學生基礎水平的低下和教育管理的失誤,使擔任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的老師失去了信心和陷入一種無奈和尷尬的境地。二是許多專業理論教師并不專業,因為他們并非科班出身也沒有系統深入地掌握教育教學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三是強化專業的教學模式,導致了理論教師知識面的狹窄,缺乏人文意識和人文素質,不能有效統整和廣泛聯系相關的人文知識進行講解,致使理論教學陷入從書本到書本空洞乏味的境地。
參考文獻:
[1][2]尹少淳.美術教育——理想與現實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4.
[3][4][5][6]杜大愷.清華美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