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教與學的導航儀
作者:山東省青島市第五十六中學 劉 菊
發布時間:2014-01-22 11:31:0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向四十五分鐘課堂要質量”一直是我們老師所倡導和追求的,教學目標設定是否科學有效、切合實際,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通過長時間的觀察,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出目標的確立存在以下幾種現象,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效果:一、教學目標無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教學目標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教師的課程意識、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觀。
【案例一】人教版《新目標英語Go for it!》 7 B Unit 6 It's raining.(Section A Period 1)生詞教學的目標設計是:1. 教會學生讀新單詞。2.糾正學生錯誤發音,鞏固單詞。
大家不難看出,在此案例中,兩項目標都是從教師教的角度出發,“教會學生……”、“糾正學生……”等都是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表述。這就是教學目標設計主體錯位。經過實踐和修改,我確立了本節課的生詞教學目標是:1.能聽、說、讀、寫單詞,如rain、windy等8個四會詞。2.能聽懂、會說表示地名的單詞,如Moscow等。3.能夠理解并掌握how's=how is 。
二、教學目標過大、過空
【案例二】人教版《新目標英語Go for it!》 7 B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Section A Period 1)教學目標設計:1.努力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2.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該目標中第一項設計得過于宏觀,不具有可操作性。第二項則顯得過于籠統。這樣的教學目標定位缺乏對學生學習之后預期結果的定性表述。因此,我們在制訂課時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到學習過程的可見性以及可檢測等因素,要用具體可觀察、可測量的術語精確表達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程度。鑒于此,我將本節課目標調整為:借助情景教學,熟練地談論各種規則,能準確地發表自己對某些行為習慣的觀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尊重他人,提高交際能力。
三、教學目標難度定位與學生實際水平不符
【案例三】人教版《新目標英語Go for it!》 7 B 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 (Section A)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
1.能聽、說、讀、寫單詞would、noodle、beef、cabbage、potato、 special、drink、large、size、bowl并了解其含義。能聽懂、會說單詞mutton, 短語would like、a small / medium / large bowl of noodles、 beef and tomato noodles,能理解并學會運用句型 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he like?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描述中外不同的餐桌禮儀和文化,從而激發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興趣,并初步培養自己的世界文化意識。
3.能就所了解的餐桌禮儀和文化等信息進行相互交流。
4.能熟練地運用‘wh'questions互相交流有關人或事物的信息。
5.能結合本單元中心話題,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交際。
6.能寫有關餐桌禮儀和文化的段落。
7.能使用海報形式介紹或傳達餐桌禮儀和文化等的信息。
該教師是將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計劃全落在了導入課上,想通過一節課的教學,達到整個單元的教學要求,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本課時教學目標應該定位在了解如何點餐,從而激發對本單元內容的學習興趣,并初步培養自己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可見,該教師把目標難度定位過高,違反了學習者的認知規律,所以是無法實現的。
綜上所述,教學目標是預期的教學結果,是教學行為的指向與教學評價的尺度。無論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離不開教學目標這只無形之“手”。因此,我們要重視教學目標的制訂,對教材、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把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方面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使其真正發揮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從而切實改善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