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堂 新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作者: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 陳曉莉
發布時間:2014-01-22 17:06:4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課堂建設的一步步深入,一線教師的教育理念也明顯地發生著變化,要盡快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學習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學藝術,盡快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構造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馳騁。那么,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首先要有學習的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的動機,乃是對教材本身的興趣。”也就是說,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激發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熱愛學習,自主地去探究新知、奮發向上。沒有興趣的學習只能說是被動學習,看似在課堂專心聽講,坐得端正,其實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必須要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具體做法是: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快、情趣盎然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激勵,從而去主動學習。
二、做好學法指導
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至關重要,只有做好學生的學法指導,才不至于學生在學習中陷入歧途,迷茫不知所措。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就如沙漠中迷路孩子的指南針,能正確引領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從以下四方面做起:
1.指導學生養成正確預習的習慣。讓學生在預習時勾出重點、難點,圈出不理解的地方,并嘗試去完成課后的基礎習題,對預習的知識在大腦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接下來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時學生聽課的目的明確,注意力集中,學習的自覺性無形中已經增強,學生此時就能更好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形成學習的習慣。
2.指導學生聽課的方法,培養學生會聽課、聽懂課的習慣。指導學生在課堂中:(1)注意聽老師強調的重點、難點;(2)注意聽同學的發言與自己的見解有什么不同;(3)注意聽老師對疑難問題的解釋和處理的方法;(4)注意聽老師強調的學習中的易錯點和易混淆的地方;(5)注意聽自己在一節課中的收獲與老師對本節課的小結還有哪些差距。
3.指導學生記課堂筆記的方法。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由于受年齡的限制,不可能對老師所講的新知識全部理解,都能融會貫通。此時記課堂筆記相當重要,為學生課后復習鞏固作好充分準備。教師應指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記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2)記老師課堂中補充的內容;(3)記自己課堂中未聽懂的知識,以便課后尋求解決的方案及時理解;(4)記老師強調的通常學生易錯的知識等。
4.指導學生讀題、審題的方法。學生拿到題后,先應該認真讀題,找出關鍵語句,逐句分析每句話的意思,并能把重要語句和本題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提煉出問題的核心,考慮考查哪一類知識,用什么方法可以解決,然后再讓學生動手去完成。
只有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生必定能具備正確的學習方法自主地去學習,并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創設合作交流、小組探究的學習情境
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在教學中應積極倡導合作交流、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合作交流、小組探究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自覺地獲取新知。在合作交流、小組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起主導的作用,要適時地誘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逐步使學生從教師主導的“他主學習”走向以獨立自學、合作探究為主的“自主學習”,最終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造的目的。
總之,在課堂建設的大潮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尤為重要,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勢在必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發揮好主導的作用,用自己淵博的文化知識和偉大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做好學生學法指導,創設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愛學、會學,真正把教師從繁忙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讓學生主動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自覺地汲取知識的精華,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