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科技日新月異,技術不斷更新,人類對人才的要求愈來愈高。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國明確提出要提高全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把素質教育推向全國,有步驟地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試圖從學生時期逐步培養人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思維,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讓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通用技術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一門新課程,現就我幾年來對這門課程教學活動的幾點感悟淺談如下。一、通用技術的現狀

目前通用技術課程開展困難重重:1.重視不夠。在當前高考體制下,絕大多數學校還是把教學質量放在第一位。條件好、師資充足的學校,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開展通用技術教學,但整體投入不大,培訓不夠,經費缺乏。2.師資不足。我了解到許多學校通用技術教師都是轉型教師,不是由專門培訓機構培訓過的教師。沒有系統培訓,專業知識儲備不足,系統理論掌握不準,本身缺乏實踐技能,優秀教師少之又少。3.設施不全。條件好的學校配備兩個通用技術教室,有一定數量的教學設施和教具,但教學活動場所面積不足,設施有限,教具數量不夠,不能保證人人有動手機會,有時也只能是演示教學。條件不好的學校,根本就沒有固定的教學場所,只能是照本宣科,完成任務而已。

二、學科特點

通用技術課程無論是教材編排,還是教法與學法都有別于其他學科,現就其特點簡單概況幾點:

1.它是綜合了許多其他學科知識,自成體系的一門新學科,不是人們常常提到的勞技課。2.通用技術是知識與技能的結合體,是教與學的踐行者,是創造與發明的啟迪者。3.此門課程中技術與設計是分不開的。設計是開拓思維獨立創造的過程,它并不是單一地接受別人的知識和經驗,而是在將其作為基礎的同時重點挖掘自己的知識背囊。但這還并不表示作品就打造成功,還需要考慮作品能夠滿足哪些需求,還有什么是沒有達到的,它的設計是否科學,制作成本與實際應用價值比例是否合理等。4.通用技術教學要充分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大教學目標。因此作為通用技術學科,既要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提高技術素養,同時又要體現技術特色,更要把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教學情境的創設者、合作探究的組織者、自主學習的促進者。

三、構建和諧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發學生智力的原動力。學生一旦對所學知識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花時間去探索,樂在其中,愿學、樂學、善學。這興趣如何培養呢?

1.可以結合實際找一些生活當中學生耳濡目染的事例來增強學生認識;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搜集有關內容的視頻作輔助說明,既增加知識容量又提高學生興趣。根據學校條件,盡可能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感受設計的過程,培養其創造靈感,激發其創造興趣,使其有成就感。時間長了,興趣自然就有了。2.變教師講授為主為學生探究為主,變說教式教學為交互式學習,使教師由知識的壟斷者和傳播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指導者,變分學科定時教學為多學科交叉、問題解決式學習,變單一的個體學習行為為多樣化的合作學習。3.寓教于樂,為學生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根據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我抓住學生在節日期間喜歡互送卡片的行為,在節日即將來臨之際,利用現有的工具和模型或生活中的一些廢品加工成精美的工藝品,送給各個班級,增進師生情感,增加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喜愛。

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授課水平,增強實踐技能。此外,要加強對通用技術教師的培訓,加大對通用技術教學設施的投入,為這門學科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最終使這門學科真正成為技術與設計相結合、創造與實踐相結合、學與用相結合的課程,真正提高全民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