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思想品德教學,無論是從課程名稱還是課程內容角度來看,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符合時代需要成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主要特點。那么,在這種明顯的變化中,我們的教學要秉承哪些優秀的傳統?又要如何與時俱進呢?筆者對此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讀、研、練的“三字經”?!白x”。 筆者認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讀”,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來進行。

1. 教師層面。教師要讀什么?首先要讀的是國家的綱領性、政策性文件,通過這些材料不斷增進自己對大至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小至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理解。筆者以為這是思想政治教學的精神支柱。在此基礎上,通過研讀課程標準可以明確思想品德教學的方向,可以知道思想品德教學依托哪些材料來進行。在這種有層次的讀當中,教師可以形成從宏觀到微觀的教學理解,從而在課堂上有教學證據隨手拈來的可能。

2. 學生層面。學生讀什么?主要讀的是教材和課外資料,只是學生讀的時候教師要作好引導。如蘇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上有大量的文字(其中又有大量的案例、故事、名人名言等)和圖片,這些圖文并茂的內容如何才能被學生有效地閱讀,是考驗政治教師智慧的一個地方。筆者在教學中注意分類、分層次引導學生去讀。如在新課學習時,讓學生按教學設計的順序(可輔以思維導圖)去讀,這樣可以順著學生的思維使教學目標實現;而在復習時可以讓學生分門別類地以“探究”、“感悟”、“實踐”為主線去閱讀,這樣就能通過教材上精心設計的內容,將教材知識串聯成一個整體。此外,學生讀教材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目標,那就是學會用思想品德的術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研”。只有研究,才能發現看似普通的教材背后的價值與意義。在筆者看來,研究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事,而應該是在教師研究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一起再研究的過程。譬如在“自尊自信”(蘇教版七年級上)的知識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能夠超越一般的對自尊、自信的理解呢?這就需要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入,就需要教師來研究問題的化解之道。筆者認為此類問題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通過對教材的研究,提出恰當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思考。有了問題的驅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就會進入到一個自我探究的境界當中。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會自然地結合自己的經驗與理解,說出自己所理解的自信與自尊內涵。有意思的是,不同學生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存在著很大不同,而且在課堂上還會產生一些爭論。他們會自發地到課本上尋找答案,并且將答案作為說服對方的理由。更為有意思的是,課本上同一個說法他們也會產生不同的理解,這就為課堂的研究增添了更熱烈的氣氛。

“練”。練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筆者這里所說的練,不是指海量的機械訓練,而是指符合學習需要的必要的重復性訓練。知識的掌握與記憶離不開一定的重復,那如何“練”就成為思想品德教學的一個研究問題。眾所周知,思想品德的教學不只是為了學生能夠答題,更是為了學生能夠形成一種良好的價值觀、世界觀。因此,思想品德的練就不能淪為紙上的重復解題,而應該是思想工具的不斷使用。

想讓學生熟悉一個思想品德的觀點,那我們要做的就不僅是讓學生學,還要讓學生用。如在“感受法律的尊嚴”(蘇教版七年級下)的知識教學中,我們要學生重復的不是機械的法律知識,而應該是利用法律知識分析不同的案例,讓學生熟悉在什么情況下應當利用哪些法律知識來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選擇、應用知識就成為學生的思維努力方向。但這種努力目標不是知識的重現,而是知識重現后的運用,因而學生不會感覺到是機械的重復,但又確實在案例分析中能夠多次運用所學的知識。通過這種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訓練,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理解。

作為一種思想領域的教學,讀、研、練應當成為日常教學中的常態,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思想品德教學更大程度地貼近學生,才能促進思想品德的有效教學向更深層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