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語言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作者: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二溝小學 何雙燕
發布時間:2014-01-22 17:18:2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一、什么叫肢體語言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英語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盡可能用英語教學,其中難免有聽不懂的時候,教師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其實方法很多,肢體語言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培養學生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借助手勢、眼神、面部表情等輔助教學,學生一看就懂,一聽就會。
二、肢體語言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現代教學條件的改善,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如投影儀、錄音機、模型、多媒體等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直觀感,對學生理解有很大的幫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因為下課后,這些東西就離他們遠去。人都具有模仿性,如果老師用肢體語言輔助教學,學生就會覺得有趣,然后跟著模仿,而這種模仿動作會一直留在學生身邊。教師的肢體語言會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升教師的親和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用學生的話講:“這節課好玩。”有了這種想法,學生自然就會對你的課感興趣,就會對課堂上的知識感興趣,這樣也許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肢體語言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1.運用手勢輔助教學。
如我教授push這個詞的時候,我問:“What does this word mean?” 他們顯得很安靜。我讓一位學生來到門邊,讓后我把他推到門外,我問孩子們:“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now?”大部分學生回答說:“推。”然后我把學生拉了進來,順勢把“pull”這個詞也教了。還有一次我讓學生猜我的業余愛好,我側著頭,閉上眼睛,學生一看就知道:“I like sleeping.” 接下來我讓學生用手勢把自己的愛好演示一下,有的喜歡play ball games,有的喜歡play computer games,有的喜歡swimming, 看著學生積極參與的樣子,我知道這節課效果很好。
2.運用眼神來輔助教學。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的各種變化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思想和意圖。正確地使用好眼神可以使課堂生動有趣,效果顯著。對于那些上課專心聽講又勇于回答問題的學生我會給他們贊賞的眼神;對于一些膽子較小、不敢開口的學生我會給他們鼓勵的眼神;對于那些上課開小差不注意聽講的孩子我會用“責備”的眼神代替責備的語言,既保住了學生的面子,又起到了效果。
3.縮短與學生的距離來幫助教學。
教師如果能放下架子,主動走到學生中去,有助于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的活力。如有一次我給學生出了一個話題:My family。大多數學生都說得很好,但我還注意到一個女生,她平時非常膽怯,上課很少回答問題,于是我走到她的座位邊,身體微微向她傾斜,親切地叫了一聲她的名字,并輕輕地拍了一下她的肩膀,我還給了一些提示詞來減少題目的難度,她似乎受到了鼓舞,紅著臉完整地把這個話題說了出來,全班學生立刻給她熱烈的掌聲。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要有意識去接觸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并給予他們幫助,使其體味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討論的氛圍會更加熱烈。
四、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的注意事項
肢體語言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教學方法有很多,肢體語言只是其中的一種,恰到好處地運用可以降低教學難度,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活躍氣氛,提高課堂效率。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握好尺度和力度,力求做到自然、準確、大方,把它和有聲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運用肢體語言要有目的性,不能隨心所欲地使用。第二,運用肢體語言要講求技術性。第三,對教材知識點的全面把握。第四,為學生設計肢體語言。肢體語言是教師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的橋梁,教學過程應該是以師生互動為內容的和諧對話的過程,教師要針對學習的內容設計有價值的肢體語言,引導學生展開活動,使學生真正理解并能很好運用。
英語教學需要大量的實踐練習,而要在有限的40分鐘時間里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獲取知識就要求教師采用著實有效的教學方法。肢體語言的運用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師應該選用合適的肢體語言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