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與略讀并重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閱讀課文編排的一個顯著特點。以四年級上冊教材為例,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14篇。略讀課文究竟該怎么教?筆者在對四年級上冊的略讀課文教學中有了一些收獲:一、從繁復走向簡約——粗放中尋覓自主

1.精簡目標,讓課堂教學有的放矢。

“略讀就是泛讀,是一種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覽大意的讀書法。其基本特點是‘觀其大略’。”(《閱讀詞典》)課標中對第二學段課程目標描述為: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由此可見,和精讀課文相比,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詞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應更為集中。所以教師要對教材進行一番整合、取舍,“甩開膀子教出略讀味”。針對四年級上冊教材,筆者在教學中把所有的略讀課文羅列出中心目標,教學緊緊扣住目標展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精簡問題,給學生以探究的廣袤天空。

精讀課文中,教師提出一個大的問題后,往往將其細化成一系列的小問題,以便把學生引向深入,如此便強化了教師的導。略讀課文則不應該如此,筆者認為略讀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是要看學生需不需要,最根本的是要做到“放開”。要讓學生更多元地理解文本,為他們提供更開放的閱讀,尋找準確的著力點,使教學重點更加突出,更加集中。

3.精簡結構,讓每一個環節精益求精。

與精讀課文比較,略讀課文的教學我們主張摒棄過度的設計,讓大氣度、大智慧充盈我們的課堂。在教學中可以結合課文中“泡泡”的內容,提示學生思考。譬如本冊教材《烏塔》一課教學就要從整體把握,筆者就設計了如下的版塊:

版塊一:整體感知內容,聚焦“震驚”。

版塊二:圍繞“震驚”,轉述文本語言。

版塊三:拓展“震驚”,閱讀表達結合。

教學中依托這三大版塊,教師充分利用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并以此展開教學,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大氣、簡約,避免教學環節的繁瑣復雜,使整個教學過程粗線條化。

二、巧妙拓展——簡約中追求豐厚

1.疑問處拓展,豐厚知識。教學《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時,許多學生對“在同一坡面上,從高到低形成了九個垂直自然帶。不同高度的自然帶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好似凌空展開的一幅神奇美麗的畫卷”。這一句中“九個垂直自然帶”不理解,這時候教師就出示《難迦巴瓦峰地區垂直自然帶示意圖》引導學生看圖,學生的疑問就迎刃而解了。在學習“真不愧是植物類博物館和動物王國美譽”時再補充科學家考察統計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植物、動物品種和數目,提供學生閱讀,以課文為支點,讓學生獲得了更為廣博的知識。

2.空白處拓展,豐厚文本。法國作家梅里美說過:“作詩只能作到七分,其余的三分應該由讀者去補充。”寫文章也是如此。課本中有許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讀者去感悟。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夠激活學生的課外儲存作為補充,恰到好處的“補白”,就能促進學生加深感悟。

3.精美處拓展,豐厚語言。四年級上冊教材所選的略讀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內含很多妙詞佳句、精彩語段,應讓學生反復誦讀,理解其包含的哲理,領會寫作方法,通過說、寫的拓展訓練,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三、向電視節目借招——自主中追求時尚

1.借“開心辭典”——攻《秦兵馬俑》、《雅魯藏布大峽谷》之玉。

“開心辭典”把豐富的知識融入到有趣的問題競答中,而《秦兵馬俑》、《雅魯藏布大峽谷》這一類涉及歷史和地理知識的文章我們也可以采用開心辭典的形式,課前預習讓學生針對課文提出若干個問題,然后整理成本課知識題庫,課堂上讓學生參與競答。

2.借“人物訪談”——進《卡羅納》之心。

“人物訪談”邀請到許多名人進行深度訪談,是比較受歡迎的談話節目。《卡羅納》一文中出現的人物較多,這些人都有一顆善良、樂于助人的心靈,在教學《卡羅納》一課時我們也可以套用這種方式,讓學生擬定采訪對象和采訪問題,課堂上進行采訪,走進人物內心世界。

綜上所述,“簡約、豐厚、時尚”是我對略讀課文教學的詮釋。簡約,是抵達豐滿的必由路徑,豐厚讓課堂無比豐盈,時尚讓課堂精彩紛呈,熠熠生輝!大道至簡,真水無香;簡約語文,豐厚境界;動感追求,時尚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