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小學生不懼怕作文
作者:漢中市略陽縣接官亭鎮中心小學 孫 瑋
發布時間:2014-01-20 16:37: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課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課程。而在小學階段寫作文是學生學好語文的一個瓶頸,學生非常懼怕寫作。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不懼怕作文呢?“課外積累,課內引導,循序漸進,全面提高”是我二十幾年教學心血的點滴經驗。
一、課外積累——寫作的源泉
有效的課外積累是解決學生作文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最佳途徑, 也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要打好這一基礎,必須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調動他們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去感受世界的萬事萬物。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做到“四多”,即多讀、多說、多看和多寫。
1.多讀。
“讀書破萬卷,筆下如有神。”一語道破了讀寫的作用,書讀多了,藝術造詣提高了,提煉和概括生活的能力就強,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激發強烈的創作欲望。怎樣才能提高讀書的效率和質量呢?首先,我提倡每個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自己訂的報刊時,遇到好詞和好句子時把它勾畫下來,注上眉批;閱讀別人的書籍時,就抄寫在摘記本上,并在班上定期展出,量多優質者獲獎。其次,為了擴大學生們的閱讀面,我不僅發動學生訂閱報刊,而且鼓勵學生到圖書室借書。此外,還在班上成立了圖書角,每月定期開展讀書大比武擂臺賽:要求學生寫出最近自己閱讀過的作品題目、作者、主要內容……多者為勝給予獎勵。不甘示弱的同學們都積極找書看,變“要我看”為“我要看”。再次,為了讓學生閱讀興趣持久,我每天利用半小時時間教他們不同的讀書方法:跳躍式、提綱式、精讀法和泛讀法……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學生們閱讀興趣激發出來后,寫作興趣也大大提高了。
2.多說。
“說”即說話。“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達”是葉圣陶先生在《說話訓練》一文中提到的。它表明了說話不僅是表達能力的前題,更是道德情操、文化修養、性格氣質的外化表現。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故事擂臺賽、爭當小小演講家、我是節目主持人等,激發他們想說的欲望,達到一吐為快的目的。這樣不僅鍛煉了說話能力還為寫作文積累了素材。
3.多看。
指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去尋找心靈、行為美的人,尋找色彩美、物品美、和諧美……讓他們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教育,激發寫作欲望。其次,是“激趣”。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我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做游戲、放風箏和去野炊……讓他們在生活的海洋中拾得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熱情和樂于作文的激情。
4.多寫。
俗話說:“三天不練口生,三天不寫手生。”說明了寫的重要性。“多寫”就是督促學生堅持寫日記、周記、讀后感、觀后感和進行課堂大練筆。將平時看到的、聽到的、說過的、想到的有條理地記錄下來,養成“我手寫我心”的習慣。
以上這些豐富的素材積累僅解決了無話可說的難題。有了優秀素材后怎樣將其組織成一篇文詞優美的作文呢?這就有待于老師有效的引導了。
二、課內引導——寫作的鑰匙
教師課內精心的引導其實是指導學生寫的過程,它猶如一把金鑰匙去開啟神秘的作文之門。我在教學中常用的有效引導法——激情引欲法和觀察想象法。
1.激情引欲法。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過“辭以情發”,是說文章的語言是由感情所孕育生發的,而“情”何以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將師生的情感融于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一個愉悅、寬松的環境中學習,以引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境創情,以趣激情,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欲望。
2.觀察想象法。
觀察想象法就是在教學中遵循從生動的直觀到思維的規律,抓住某一契機,使學生通過愉快有趣的觀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進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如:春天到了,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領略春天的風采。飽覽自然界的風光,沐浴著祥和的春風,觀賞嫩綠的小草,艷麗的花兒,飛舞的蜜蜂,此景此情激起了他們贊美春景的激情,激發和拓寬了豐富的想象力。有些小詩,有的抒情散文,真有點小詩人、小作家的氣派啊!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只要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加強“課外積累,課內引導”,學生總會逐漸喜歡作文,不懼怕作文,我們的作文教學也一定會走向一個新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