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生動的課改故事——走進寶雞新課改
作者:本刊記者 聶 蕾
發布時間:2014-01-16 18:52:2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必須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近年來,陜西省寶雞市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突破口,積極推進“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的教改實踐,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2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區域課改樣本”。今天,我們帶大家一起走進寶雞,傾聽——
寶雞,生動的課改故事——走進寶雞新課改
12月的黃土塬上,寒意襲人。在陜西省寶雞市,教育領域正開展一場熱火朝天的大改革。早在2009年,“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就開始在寶雞地區全面展開,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改革熱潮,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課改星級示范學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省內外學校校長、教師前往參觀學習。如今,“高效課堂”儼然成了寶雞市的一張金色名片。寶雞新課改,打破了以往單點布局的局面,樹立了區域內整體化推進的新典范。寶雞市是如何啃下課改這塊硬骨頭的?改革又有哪些特色與創新?帶著一連串的疑問,記者走進了富饒的寶雞大地,走進了激情四射的高效課堂。
寶雞:一位有想法的教育局長
寶雞具有悠久的重教傳統,然而,面對舊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實碰撞,寶雞教育面臨著尷尬的困境:教學模式仍在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教師臺上講,學生排排坐;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口干舌燥,還要為思想開小差、神游幾千里的學生生氣冒火;而學生豎著耳朵聽講同樣也不輕松,課后還要完成大量的作業和練習題,有的學生甚至把上學比作“上刑”。寶雞教育該往何處去?在困惑中不斷探索的寶雞教育人,迎來了一位有想法的教育局長。2010年夏,蘇永興調任寶雞市教育局局長,從此開始踏上了新課改之路。在教育功利主義深入人心的情況下,如何撕開慣性思維的鐵幕,攪動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池春水,成為蘇永興上任后面臨的一道難題。經過四年的探索與實踐,終于走出了一條具有寶雞特色的課改之路。
“高效課堂”是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需要深厚的理論指導。中央教科所韓立福教授倡導的“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讓寶雞教育局一班人眼前為之一亮,該模式由課前預習、分組討論、成果展示、問題生成、拓展訓練等環節組成,強調學生的課前主動學習、課中體驗學習和課后回歸學習,其實質是以問題為主線,以評價為手段,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韓立福教授先后四次被邀請到寶雞市做示范課,對課改進行現場指導。與此同時,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并組織“萬名教育干部東部行”,赴江蘇、北京、山東等教育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先進經驗。連續舉辦九期“寶雞教育大講堂”,邀請朱永新、李炳亭、魏書生等教育專家作客,講解先進的教育理論,為課改掃除思想障礙。
蘇永興認為:選對的事情去做比把事情做對更為重要。為了確保把選對的事情做對,寶雞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其一,行政推動。建立了“行政推動、政策引導、分工協作、以校為主”的推進機制,并把教改納入各縣區年終目標任務考核,作為“一把手”推進工程,主要領導下課堂、親自抓,帶動全員抓教改,形成教改合力。其二,項目帶動,專項資金支持。2010年列支40萬元,2011年列支576萬元,2012年用于教改的資金超過1000萬,極大地調動了教研部門和實驗學校的積極性。其三,“雙線”研培體系。“雙線”是指“培訓線”和“指導線”。“培訓線”由市教研室、市教育學院、市小教中心負責,對實驗教師進行分層培訓。“指導線”由市縣兩級教研室負責,分三個層面對市級試點校和市縣教研員、縣區實驗校和其他學校進行培訓。
采訪過程中,聽到的對蘇局長評價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有想法”。寶雞市教育局政研室主任王宗舉說:“蘇局長,每天都有新想法。如果你現在走進寶雞市教育局,肯定看不到喝茶、聊天、看報的景象,每個人都在不停地學習,否則就跟不上蘇局長的步伐。”就是在這樣一位有想法的局長的帶領下,寶雞新課改全面拉開。2009年10月,在岐山、鳳翔、麟游3縣5校先行試點。2010年12月,在試點基礎上,召開全市高效課堂現場推進會,并確定60所市級項目學校示范引領。2013年,市縣兩級項目學校已發展到573所,并確立了75所星級示范學校,涵蓋基礎教育各個學段,整體呈現出星火燎原、區域推進之勢。特別是高中階段的課改也已順利啟動,麟游縣、鳳翔縣、千陽縣和隴縣已實現整縣推進。
橫水中學:一所農村中學的完美“蛻變”
2009年11月,橫水中學“高效課堂”改革的第一把火點燃。 四年下來,橫水中學已經成為寶雞市課改實驗的一個“活標本”,也實現了一所農村薄弱學校的完美“蛻變”。
2007年,剛任校長的王建強有著自己的“煩心事”:橫水一中的中考成績在全縣 24所中學中處于倒數之列。生源大量流失,很多教師想法設法調到其他成績好的學校。有一次在全縣期中檢測中,60名教師中只有 6名所帶的課,學生成績超過全縣平均水平。
面對這種狀況,王建強陷入了困惑:難道這就是我理想中的課堂嗎?2009年10月,王建強參加了寶雞市在岐山縣舉辦的新課改培訓會,“高效課堂”的理念和模式一下擊中了他的心坎。會后,王建強決定改革,“改,必須改,而且要改好”。
“高效課堂”實驗在橫水中學展開,沒想到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一時間,社會上的質疑之聲四起,“能不能改好啊?我們的孩子可不是試驗品”、“萬一失敗了怎么辦”、“課改就是瞎折騰,校長為了自己成名”等質疑聲壓倒了支持聲。但是這些還不是王建強面對的最大壓力,更大的壓力來自于課改的實踐者和探索者——教師,不配合、不支持的教師比比皆是。
數學組的宋紅梅老師在課改之初強烈反對,而如今卻成了學校課改的骨干力量。宋老師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轉變歷程:一天正在上課,學校突然通知說,上級領導要對學校進行督查。她分管的是衛生保健室,必須離開課堂去保健室。怎么辦?她只好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自己先自習,老師有事出去一下。”十幾分鐘之后,當她返回教室門口時,卻發現所有的學生都看著后面的黑板靜靜地聽一位同學展評。她當時感覺特別驚訝,這要是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看老師不在,早就吵翻天了。她抱著一種非常復雜的心情,站在教室門口聽完了一堂課。她被學生的表現震撼了。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學生也可以成為課堂的主人,自主學習。從此以后,她成了課改的忠實推行者。
如今“高效課堂”教改實驗鍛造出了一批教學骨干,也帶動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提高,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校內專家、課改先進在“高效課堂”論壇上作專題講座,介紹經驗心得、進行課改培訓。在示范引領、創先爭優的推動和影響下,全校絕大部分教師已能完全勝任“高效課堂”教學,一些教改典型已經走出校門,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在教改實驗的推廣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目前學校有14名教師設計的導學案在《中國教師報》主辦的西北地區首屆中小學導學案大賽中獲獎,其中一等獎7人,二等獎7人;有7名教師在陜西省第四屆優秀教學設計交流評選活動中獲獎;有2名教師在陜西省中學化學教學設計評選活動中獲獎。各年級各學科導學案被 “樂通輔導王”網站的“課改名校導學案”欄目收錄,與杜郎口、宜川中學等課改名校的導學案一起供課改教師點擊。
“高效課堂”的實施,收益最大的是學生。九年級五班趙陽,是從橫水二中轉來的一名學生。原來的他,內向、靦腆、成績處于年級的下游。轉到橫水中學兩年后,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已經達到年級前50名,而且在新學校里也交到了可以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朋友。坐在記者面前的趙陽,侃侃而談,與記者一起分享第一次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第一次當小組長的故事。實行課改之后,學生顯露出令人驚訝的發展潛能,原來流失的學生紛紛倒流,重回一中校園。這些學生很快就喜歡上了這種新穎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討論、交流、探究的過程中實現了個性的張揚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寶雞電視臺“教育新干線”欄目主持人曾這樣評價橫水中學學生“他們都很輕松自信,語言表達能力很強”。
短短四年,橫水中學實現了一所農村薄弱學校向課改五星級示范學校的完美“蛻變”。四年后,這所學校實現了教學水平質的飛越;四年后,橫水中學成為了眾口贊譽的陜西省課改名校;四年后,這所學校成了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
高新一小:“小鬼當家”的別樣風景
在高新一小,我們看到了四年級語文《橋之思》一課的學生學習活動單。記者立即被小學生們畫得千奇百怪的橋的圖畫給吸引住了,有木橋、石橋、鐵橋、水泥橋等。學生們對橋的理解不盡相同,有人說“橋是用來溝通和交流的。心靈與心靈、民族與民族之間,會因橋而和諧美好”,有的說“橋是路的連接和延伸,給城市增添了現代氣勢”,有的說“公園有橋,顯出水色的魅力。鬧市有橋,平添了現代化氣勢。橋裝點著鄉村和城市”……每一個孩子的答案都不同,每一種答案彰顯了孩子不同的個性。
“小鬼當家”是高新一小最別樣的風景,也是學校踐行“高效課堂”的必然結果。作為一個只有四年建校史的學校,高新一小從2009年建校起就開始全面進行高效課堂創建活動。郭冬梅校長全力支持、推行新課改實踐,并想法設法在全校營造改革氛圍,為課改提供硬件支持、思想支持、培訓支持、機制支持、實踐支持五大支持平臺,為課改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在“數字化教學環境下活動單導學高效課堂實施策略”課題指導下,全校教師從每個小環節、小問題入手,以“問題即課題,行動即研究,解決即成果”的課堂行動研究方式,實實在在研究,認認真真探索,終于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活動單分組導學”高效課堂實施體系,即以“活動單”為課堂導學工具,以學生學習活動為載體,以學生體驗性學習為核心,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以現場展示為主要反饋形態。“活動單分組導學”模式的實施,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激發,自信心得到了強化,心理素質得到了改進。據調查,學困生的數量,各年級均呈快速遞減趨勢;厭學、孤僻、自閉、膽怯、頑劣等學生數量越來越少。自主、活潑、向上、樂觀,成為小鬼們的新風貌。
語文教師張莉說,實行“高效課堂”改革之后,孩子們課堂展示環節爭先恐后的“我來講”、針鋒相對的“我質疑”、層見疊出的“我提問”、理直氣壯的“我反對”,“我的課堂我做主”、“小鬼當家”。張老師現在最喜歡自己課堂上有小鬼們“搗亂”了,看著孩子們自信、陽光的臉龐,她覺得自己的職業生命是有意義的,每一天都充滿著快樂和幸福。目前張莉老師已經是學校實踐、研究高效課堂的骨干教師,而且還被評為“寶雞市教學能手”。
“小鬼當家”不僅表現在課堂上,還體現在學校管理中。郭校長深感以前那種教師“事事管,時時管”的保姆式管理方式已不適應改革的新形勢,于是2011年底將高效課堂自主學習向自主管理拓展延伸。學校在課堂小組管理、班務管理、學習衛生督查、校園文化活動等方面設立了自主管理崗位。學生自主申報,開展各個崗位的自主管理活動。如今校園里是“事事有生管,生生有事管”,小鬼們在管理中鍛煉了管理能力、動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增強了責任意識、集體意識。
“小鬼當家”的別樣風景,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先后有中國教育學會、省教育廳、省教科所、陜師大等來校聽課視察,周邊的兄弟學校甚至外省的學校紛紛來校參觀學習。校長郭冬梅應邀前往在“首屆全國課改名校長論壇”上介紹經驗,副校長劉武宏應邀在北京、河南、江蘇等地現場做課展示。
在“大愛永恒”的教育主旨下,“小鬼當家”的風景還將繼續下去。在“用大教育觀把校園建成一本立體教科書;用大教育觀把千人活動當成大課堂;用大教育觀把生活與教育相結合”的愿景中,高新一小人將不懈奮斗下去。
對有教育良知、有遠見卓識、有魄力、有能力的寶雞教育人來說,他們永遠都行走在這條沒有終點的課改之路上,有太多困難需要克服,還有太多新事物需要挖掘。隨著“高效課堂”改革進入深水區,蘇永興意識到:課改不但是課堂教學的問題,還是一個涉及教育教學整體工作的系統工程,因此要跳出課堂看課改。
在與蘇局長的交談中,記者得知寶雞教育改革有了新的方向:由改課到課改,全新德育模式逐漸推廣;注重家校關系及家庭教育的探索,舉辦“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大力推行校園綠化工程,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等。寶雞將在繼續推進“高效課堂”的過程中,逐步踐行新思路。
蘇永興說:課改,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但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已經在路上……
相關鏈接:
寶雞高新一小教師
何娟獲“中國好課堂”第一名
華商報寶雞訊 (記者 張超) 近日,由《中國教師報》舉辦的“中國好課堂”山西賽區比賽落下帷幕,作為寶雞唯一參賽隊伍——寶雞高新第一小學選派的教師何娟從陜西、河南、山西三個省30名課堂教學能手中脫穎而出,榮獲特等獎第一名,寶雞“高效課堂”教育模式受到眾多教育學者的一致好評。思路圖引發孩子學習興趣
“同學們,可以用圖畫的形式把這篇課文畫給老師介紹一下嗎?”一上課,何娟就用高新一小的特色教學法——思路圖教學法,請學生把自己聯想到的東西畫出來。這一新鮮的做法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家踴躍表現,有畫天平的,有畫太陽的,有畫閃電的……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了母親的鼓勵和父親的鞭策,不管評價方式如何不同,但這些都是父母的愛。當何娟走下講臺,教室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聽課的老師圍著她要聯系方式,請她介紹教學經驗,有的學校還明確表示要來寶雞參觀學習。
據何娟介紹,通過“思路圖”來梳理學生思路,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可以引導孩子們主動學習。教師在學生獨學、群學的過程中根據具體學情點撥指導,保證學生的認識得到應有的升華,關鍵知識點能有效理解并掌握。“與過去相比,學生預習的主動性增強了,自信心、表達能力、課堂參與度都提高了,學生們學會了學習。”何娟表示。家長郭文波說:“以前沒有老師的灌輸、示范,我還擔憂孩子能不能學到知識,如今我的顧慮早已打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