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之我見
作者:陜西省咸陽淳化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 余娟利
發布時間:2014-01-03 10:58: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我們為何不給學生創造這樣一個支點,讓他們信心滿懷地去開辟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針對如何構建初中思品高效課堂,我談幾點自己的看法。一、思想品德教師要不斷提高自我素質和修養
作為一名思品教師,首先要用自身的教學行為,塑造學生的靈魂。所以,教師素質一定要過硬,才能給學生起模范作用。具體表現在:
1.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有高度的事業心和獻身精神,這是作為一名思品教師素質的集中體現。教師是學校的靈魂,教師只有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獻身精神,才能有影響學生的精神力量,才有克服困難,攀登高峰的志氣和毅力。我們思品教師要化愛國之志為愛國之行,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才能做好本職工作。
2.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每時每刻都能接觸豐富多彩的社會,只有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只有心系天下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系天下的學生,有許多老師有意回避社會陰暗面,是不足取的,只有針鋒相對的講解,幫助學生解除迷惑,才能取得成功。
3.思品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創新是一種渴求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超常規的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意愿,缺乏創新意識的原因不僅僅在于學生,根源在于教師,正是教師死板的講解,固定的框架,機械的步驟,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4.教師要有民主意識。把學生看成是和教師平等獨立的人而進行教學,片面的“滿堂灌”“題海戰術”造成了學生的厭學情緒,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口、動腦筋學習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讓網絡教學在思想品德課堂中充分發揮其優越性
網絡教學是一個以計算機和互聯網作為媒介,人與人之間傳遞、交換或分享各種信息的過程,互聯網已成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充分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也有利于教育者在教學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傳遞新的理論知識、觀點和信息。網絡教學可以在第一時間把思品的有些信息內容(如方針、政策、制度、措施等)快速地、準確無誤地傳給學生,供他們學習。網絡教學跨越了學校之間的空間距離,通過網絡,可以異地交流、名師交流,網絡教學可以讓教師不用花較多的時間去講述,因為這樣的“說文解字”根本沒有多大意義。教師要做的是利用現實生活的素材,進行積極的情感教育,將道德要求與學生的情況緊密結合起來。網絡教學對有效提高教師的思品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著現實與廣泛的意義。
三、讓情感教學充分滲透思想品德課堂
1.語言含情,講活知識。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講授每節課,語言抑揚頓挫,或高昂熱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絲般的描述,娓娓道來,使學生的情感隨老師的語調而變化。
2.故事滲透,吸引學生。用身邊或其他鮮活的例子,用口頭或體態語言,生動地、聲情并茂地人物故事講述,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之中,這樣,學生才能真切地體會到真正的人生道理。
四、讓思想品德課堂成為“文化反哺”的主陣地
所謂“文化反哺”,就是學生在思品課堂上掌握的方法、理念、內容等,用來言傳身教身邊的人,周圍的人。“文化反哺”也是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產物。它可以作為思品教育的一種新方式,傳遞社會正能量,為思品課堂增添新的生機與活力。讓學生的思想更加活躍,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不故步自封,借鑒有益的方式和方法,改變原來的被動地位,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使思品教育能夠成為一個開放的、動態的、互動的系統。在這一系統中,原來的受教育者可以轉變為教育者,原本教育者也可以變為受教育者,這就改變了原本單向文化傳承模式,而向雙向甚至多向模式轉變。“文化反哺”讓思品教師觀念更新,思想自由、開闊。因此,思品教師要以思想品德課堂作為自己的陣地,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讓這些優秀的學生去感化、感動更多的人。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教育是人的靈魂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因此,思品教師在豐富多彩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尋靈活之源,立教材之基,舉學生之力,激學生之情,求互動之效,創設恰如其分的教學情境,讓我們的思品課堂充滿魅力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