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閱讀教學初探
作者:陜西省紫陽縣高灘初級中學 趙華勤
發布時間:2014-01-03 10:48:5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自主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筆者認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一、 建構民主課堂,通過多元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新課標也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達到這一目標,閱讀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教師在課堂上要放下身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氣氛中與學生研究探討,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只有真正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來了,才有課堂上的師生之間情與情的相融、心與心的相通、教與學的相長、師與生的互動。也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到激勵,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發展,自主閱讀的興趣才能夠被激發。
二、 明確閱讀目標
根據不同文體制訂不同的閱讀目標。如記敘文閱讀除了有課堂目標外,還有階段目標。初一重點是讓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記敘六要素,弄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清楚記敘文的順序和人稱,能夠分析每個要素的作用,抓住貫穿全文的線索,整體把握課文。初二重點是分析描寫在記敘文中的作用,掌握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細節等描寫方法,掌握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在記敘文中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的作用,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初三重點是品味記敘文的語言風格,掌握文中修辭的作用。這樣,學生在閱讀時,方向明確、任務清晰。學生在訓練序列中得到心理定向,保持一種積極的訓練心態,既避免了閱讀中的盲目性,也使學生對閱讀產生了熱情和欲望。
三、 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將自主性閱讀落到實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教會學生讀文題。文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透過文題能夠了解這篇文章是記敘、說明、議論,還是抒情,由文題判斷文章的內容梗概或主旨。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從文題中就能讀出文章敘述的是作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段生活。《傷仲永》則是作者對仲永的悲憐和惋惜之情。其次,了解作者背景及文章寫作背景。詩言志,文載道,詞緣情,歌動心。很多詩、文、詞、曲與作者的身世處境聯系緊密。如要真正理解李清照的《如夢令》,就需要學生了解李清照的生活經歷。它反映了作者的生活與情懷,其格調歡快而清新自然,讀后令人回味無窮。再次,要找準選段或文章的關鍵詞句。要找關鍵詞和關鍵句主要是通過語感及分析體會。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特點,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記敘文是記敘、描述人和事物、風景的,一些動詞、形容詞往往很重要。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白楊樹的藝術形象,并具有象征意義。作品開門見山就點明了感情基調,“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不平凡”一詞反復出現,明顯是個關鍵詞。如果是議論文,表述觀點的句子,每一段的中心句則一般都是關鍵句。說明文表述被說明事物主要特征的句子和句子中的中心詞語,則大多數為關鍵詞句。當然不同的文體,關鍵段落和句子所起的作用不盡相同,記敘文多是畫龍點睛,升華文章主題,議論文多是提出論點或論題等,只要抓住了關鍵句子,理解課文就猶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四、 開展閱讀實踐,檢驗自主閱讀成果
“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是課程目標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主要途徑。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課內以學習掌握閱讀技巧為主,通過故事會、演講賽、講述閱讀心得、讀后感等形式完成。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熟知國家大事、時政要聞、奇聞軼事,或領略風土人情、自然風光。教師可根據學生自身興趣自由選擇,感悟 “足不出戶可知天下事”的樂趣。
綜上所述,每一位語文教師應將自主學習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完成必要的知識教學和技能培訓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拿到開啟閱讀大門的鑰匙,為閱讀教學添趣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