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別對待教學的理論前提和現實條件1.區別對待教學的基本原理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互動可分為不同范圍:師生課內互動;師生課外互動;學生課內互動和學生課外互動。無論是哪種互動,必須在同同一范圍的學生之中才能順利進行,即互動雙方必須有“共同語言”。在每個班級中學生都能劃為不同的范圍,為了讓所有學生都有特別的學習的機會,教師必須提供不同范圍內的學習內容,“區別對待教學”就是為適應這樣一種要求產生的。

2.區別對待教學必須遵循的前提條件。區別對待教學是“著眼于學生持續的、健康的發展”這樣一種教育觀念指導下進行的教學實施策略。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差別對待原則,主要有三條: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其次,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英語;最后,教師必須創造適合不同學生發展的教學環境,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觀,而不是單方面要求不同的學生來適應教師所創設的單調的、唯一的教學環境。

二、區別對待英語教學的特點和基本模式

(一)區別對待英語教學的特點

1.充分實現了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2.促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

(二)區別對待英語教學的基本模式

1.學生區別性劃分范圍。

根據教師對學生能力的掌握以及學生個體對英語語言的感悟并結合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把全年級的學生分成三個范圍:特長發展生,能力發展生,基礎發展生。區別對待教學中的學生劃分范圍要采取明暗結合原則,隨著學生積極性、能力變化以及成績波動呈動態變化并適時調整。

具體做法是:(1)客觀確認學生的能力。(2)科學制訂教學目標。

2.教學區別性劃分范圍。

(1)課堂教學區別性講授。課堂教學在講授同一教材內容時,以相應的三個層次的教學程度作為參考,從最低點起步,分類指導,做到教學“分合”有序,動靜結合,并分范圍設計練習,分范圍設計課堂問題,分范圍布置作業,學生全員參加,每個范圍都能得到能力提高,增強自信。

(2)課后練習、作業區別性布置。我們對不同學生的課后練習、作業以及評價給出相應的指標,是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不同能力的迅速提高,使學生能提高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

三、區別對待英語教學的實踐效果

1. 區別對待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也帶動了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毅力以及興趣、動機、情感等多種心理素質的提高。課堂氣氛比以前明顯活躍,不同范圍的學生的參與意識明顯增加。

2.特長發展生潛力能得到很好的發揮。特長生對課內的知識已經掌握得很好,所以不斷增大閱讀量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讓他們具有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積累了雄厚的運用英語的實力。

3.能力發展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針對他們的弱項,給予專題訓練,真正做到查漏補缺,他們將不斷縮小與特長發展生的差距。

4.基礎發展生的學習心態和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變。由于基礎發展生的知識理解力起點相對較低,所以老師所給的任務就把難度縮小,注重基礎,并適時補講他們欠缺的知識,使他們上課聽得懂,知識得以消化吸收。老師適時的表揚和肯定使他們大大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充滿了信心,也就會逐漸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區別對待英語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l.轉變傳統的“滿堂灌”和“一刀切”教學理念。

2.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和備好課,為良好的教學效果打下基礎。

3.促進并提高學生互助合作的理念。

在區別對待這種教學理念中,學生的小組合作基本是在同一水平,要鼓勵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并能互助合作,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發展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知識層面、小組的搭配,要動態地進行把握,視發展情況及時調整,以激勵學生不斷地競爭向上,但同時要注意不可調整過頻。

總之,“區別對待”英語教學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區別對待課堂教學模式能體現教學的基本原則,符合新課程課堂教改的指導思想,但其真實的作用和效果還需要在課堂實踐中進一步加以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