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作者:陜西省神木縣第二小學 喬正豐
發布時間:2014-01-02 11:20:0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這學期我校大力倡導并實施了生本教育模式,生本教育模式在我校的教學中已經蔚然成風、如火如荼,收獲頗大。生本教育模式與我們學校先期學習的永威模式,即“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模式本是同根,一脈相承,是一種細化后的升華。所以我們學校的老師在教學中應用起來水到渠成,得心應手。我在教學中重點體會到兩點:一、變化——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為了學生
理念的變化。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這與新課標的要求相輔相成,與以往的教學理念相比有了質的變化。
教法變化了。生本教育模式的教法是以學生的先做后學、先會后學、教少學多、不教而教、以學定教為原則。這與以往的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原則,如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教法相比發生了質的變化。
師生的角色變化。教師不再是主角。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教師只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這與以往的教師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學生干巴巴地坐著聽,教師三番五次地示范,學生目若呆雞地看截然不同。教師不再包辦一切,真正實現了臺前幕后的乾坤大轉移,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當然教師的變化還表現在,以往的教師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批改作業、精講精練上。生本教育的教師則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課前設計和答疑解惑上。
學生變化。生本教育中的學生,在學習上變得比以往更加積極了,學習興趣濃厚了,學習緊張了,學習快樂了,自己要學了。說白了,學生的學與不學,直接影響到自己所在的小組榮譽,如果他自己不學,小組的成員是不會放過他的。學生的小組觀、集體觀的意識相當強。有時候你學也得學,不學也得學。逐漸地學生的行為習慣變化了,好的行為養成了,甜頭嘗到了,學習當然有興趣了。
作業變化了。以往的家庭作業、書面作業、課外作業等繁重的作業負擔一直是讓學生頭疼的事,生本教育的作業最多就是有少量的前置作業,而且還可以在小組內與同學討論、交流完成。學生的作業量大大減少,書包大大地癟了下去。
課堂學習形式變化。以往的課堂上,全班學生都吹一個調。免不了有濫竽充數者。生本教育的課堂上由于真正實現了小組合作的探索、研究性學習,可以是一人一把號吹自己的調,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小組內自學、組內質疑、小組內討論、小組內展示、小組內解決。一切化整為零,包干到底,分工負責,落實到位。避免了南郭先生的出現,只有極少疑難雜癥,組內解決不了的大問題,老師才和學生一起解決。
當然生本教育的變化,還在小組的命名、小組的設置、小組的評價、班級的布置、檢測考試。如課的類型,生本教育的評研課、匯報課等一改以往的閱讀課、練習課等。使班級建設中的班風、學校的校風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變化。
二、收獲——有效教學使學生負擔減輕
實施生本教育以來,在教學工作的各個領域均有不同的收獲,尤其在教學質量上大大提高了,實現了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初步目標。在我校認真或提前落實生本教育班級的學生成績明顯高出其他班級。其次,學風明顯好轉,老師再也不用過多擔心學生不學了,學生自己學習了、學習積極了、要學習了、學習快樂了,學生的天性放飛了、釋放了。學生成了課堂的真正主人了,教學的容量更大了,學生學習的空間更大了,師生關系改善了、融洽了,小組探究合作成功了,學生負擔減輕了,教學相長達到了,學生敢于說話了,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逐步養成了,班風正了,學風濃郁了……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學課程的改革,改革離不開探索,與時俱進,適應變化。在變化中成長,在變化中蛻變,在變化中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