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學生質疑,讓英語課堂活起來
作者:江蘇鹽城景山中學 顏井霞
發布時間:2014-01-02 11:12:5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其有疑;有疑者,須教其無疑,到這里才是長進。”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提出疑問無疑對提高教學效率有著極好的效果。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一直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為創建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需要學生在課堂中大膽質疑。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呢?一、轉變觀念,鼓勵學生主動質疑
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主要形式是課堂問答。而課堂問答不僅是指教師問學生答,還應包括學生問教師答或學生問學生答。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中以教師問學生答為主的觀念,也要引導學生轉變上課“好好聽”就可以的觀念,鼓勵學生主動質疑,使學生了解到有問題問老師、問同學是老師歡迎和值得肯定的行為。通常來說,最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人正是學生自己,哪里掌握得好,都會了;哪里掌握得不好,有問題,學生自己最清楚。如果學生能夠擺脫傳統思維的限制,大膽質疑,對促進學生學習、提高中學英語教學質量有百利而無一害。
二、設置情境,引導學生主動質疑
設置情境是一種促進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有效策略。引導學生質疑時,創設情境也是一種有效方式。通常中學生的性格比小學生要穩重許多,他們雖然也愿意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情境,往往會出現因為不好意思而導致課堂氣氛沉悶的情況。如何激發他們在課堂上積極表現自己的想法呢?《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以任務型設計為基礎,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經驗,每單元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話題。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設計一些學生樂于參與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中大膽質疑,獲取知識。
案例:《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
教師在課堂上開展了“我為師”活動。創設角色互換情境,給學生當老師的機會,學生覺得這種形式非常新鮮有趣。(如第一次沒人敢于嘗試可由老師指定,然后讓學生自由爭取當老師的機會。)
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討論,大家了解了各種自然災害。如:earthquakes、typhoons、heavy rainstorms、snowstorms、sandstorms、floods等。然后引導“老師”給學生分組,每組分別選擇其中的一種作為話題討論。討論過程中生生互動非常活躍。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問學生,也可以接受學生的提問。還讓學生根據新學單詞和相關句型自編小故事,然后分組討論、對話。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學習情況。從最終的學習效果看,這種方式還是值得嘗試的。鼓勵學生質疑,促進英語教學。教師也可參與到學生中去與學生共同活動。經過課堂情境的創設,課堂氣氛活躍了,教學效果提高了。
三、善用評價,呵護學生質疑勇氣
傳統的評價方式主要是考試,從前以考試或測驗為主的評價方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已經不適用于目前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需要善用,在鼓勵學生質疑和保護學生質疑勇氣方面,教師評價要以正面評價為主,杜絕對學生的否定和打擊。通過教師對評價方法的善加使用,促使學生鼓起質疑的勇氣、養成質疑習慣,并把質疑作為促進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
四、共同討論,合作探究質疑策略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應與學生一起探討如何更有效地在英語教學中質疑。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與學生共同探討,如何明確提問原因,怎樣共同尋找答案,最后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要使學生敢問、會問、善問。最終達到以問促教,以問導學,師生合作,教學相長,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
課堂中讓學生取得收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關鍵在于恰當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而學生在課堂上有效質疑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還能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大力鼓勵學生質疑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之一。每個英語教師都應該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活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