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幽默為數學課堂增色——淺談小學數學教學
作者:江蘇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 杭雅琴
發布時間:2014-01-02 11:03:5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往年教小數四則運算時,學生不樂意聽,覺得太簡單,枯燥無味,昏昏欲睡;作業的正確率也不高,錯誤百出。筆者把往年的作業批改記錄、計算過關測試卷及試卷分析都翻了出來,靜下心來好好分析原因,查找突破口。如果在課堂上我們能以幽默的方式巧妙地進行點撥,那樣既能融洽師生之間的關系,又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徹改常態,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
今年當我剛開始教小數混合運算時,就對同學們說:“同學們,做混合運算就跟當法官是一樣的,你們想不想當法官?愿不愿意當個好法官?”同學們都很好奇,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我便引導學生們:“法官接手一個案子,首先要干什么?”生:“了解情況,作一些調查。”“然后呢?”“開庭審案,有時一審不行,還得二審、三審。最后才能下判決書。”師:“那法官在審案下判決書的時候是不是隨隨便便瞎下的,高興判你死刑你就是死刑?”生大笑:“不是,是要根據法律法規來宣判的。”“其實我們做混合運算和當法官是一樣的。”當同學們都了解了以后,我便讓學生當法官,來做混合運算。
一、法官調查——看清題目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學中重視“讀”中理解,讀中“領悟”。其實數學中也如此,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有所發現。每拿到一道題目,我都要求學生先仔細看題,必要時還可以讀一讀,看清數字和運算方法。
二、一審——審運算順序
不僅解答應用題時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就是在做計算題,尤其是四則混合運算時,也要讓學生養成審題的好習慣。在學生看清題目后,首先要審一審運算順序,只有弄清了運算順序,我們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更何況并不是每一道題目都有簡便運算。例如⑥2.8+7.2×0.9,如果你養成了審題的習慣,就發現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而不會拿起筆來就先算加法,再算乘法了。
三、再審——審可不可以簡便運算,依據是什么
在混合運算教學中帶領同學們一起思考可不可以簡便運算非常重要,否則會張冠李戴。在同學們審清運算順序、找到數字之間的聯系后,我要求同學們再審一審,看有沒有簡便算法,依據是什么?例如:2.5×(40+0.4),很多同學仔細觀察后發現,它符合乘法分配律,因此根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2.5×(40+0.4)=2.5×40+2.5×0.4。但還有一部分同學會這樣想:2.5×(40+0.4)=2.5×40+0.4,依據呢?同學們都拿不出這樣做的依據,就說明這樣做行不通。平時每做一道簡便運算,我都要求同學們說出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養成認真審題,嚴謹答題的習慣,就不會出現錯誤。同時,還有許多題目可能第一步不能簡便,但在計算過程中的某一步又能簡便了,所以我還要求同學們在計算時要一邊做一邊審,做到哪一步審到哪一步,只要有依據就可用簡便方法算。
四、下判決書——解題
當同學們理清了運算順序,找到了簡便運算的依據,這時再動手去解答,就水到渠成了。
計算教學很枯燥,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平時我還經常用一些幽默的語言,把數學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如教學4.85+0.15-3.85+0.15時,學生會亂移動數字和符號導致計算出錯,這時我會跟同學們說:“這兒都是同一級運算,我們可以調換位置進行計算,但是,同學們想想看,平時我們要搬家了,必須先干什么?”生:“整理物品。”師:“對,在這兒,我們也要先整理物品,哪個物品歸誰家很重要。加號和誰一家?減號呢?”生:“+0.15是一家,-3.85是一家,+0.15是一家。”師:“對了,千萬不能因為搬一次家,就把好端端的一個家弄得四分五裂,媽媽變成別人家的了,那就太不劃算了。”這時,我要求同學們用圓圈一家一家圈起來,然后再一家一家地搬。這樣去做后,學生就再也不會出現亂移動數字和符號的現象了。
平時我還經常開展一些比賽活動,看誰的法官當得好,我們就評他當首席法官等,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學得特別帶勁兒。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做作業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好習慣。
列寧說過:“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正如藥丸外面裹上“糖衣”而不苦口一樣,幽默給枯燥的數學知識也裹上了一件“糖衣”,它是使學生保持濃厚興趣、持久注意力、旺盛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愿每個數學老師都能用好 “幽默”,只要將幽默用得巧、用得妙、用得美,就一定能給我們的數學課堂增色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