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是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話題,也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難題,至少到目前為止,關于有效教學的概念并沒有明確的解釋。大家的共識是:凡是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知識、智力、情感、創造力、思維與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有效教學。關于語文的有效教學,本文著重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求活、美化教學語言這三點進行思考。

一、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家對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都耳熟能詳。而這里的“好”“樂”便是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求知的欲望強。可見,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對提高教學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這樣,就能夠更有效地學習和掌握知識或把握課文內容。

那么,怎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

1.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

2.以良好的師生感情為前提,使學生積極主動且愉快地學習。

3.讓語文教學融入生活,讓學生得益于課外。

4.用新型的教育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著力突出語文課堂的“活”

1.教材的靈活處理

怎么用活教材內容,關鍵取決于教師,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培養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活化教材,對教材中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分解和突破、經典習題的選擇、切入口的確定等都應在靈活掌握了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這樣的教學不僅使課堂活躍,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真正個人的創造性的解讀。

2.巧妙組織課堂教學,發揮討論優勢

目前很多語文課堂的討論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重點沒有放在“交換”二字上。首先,教師要明確哪些問題能夠討論,值得討論。答案有多種可能性的問題,那些可以簡單地用是或非來回答的問題就不值得浪費時間來討論;關于課文重難點的問題需要討論來加深學生的理解;討論應選擇難易適中的問題。其次,教師要認真組織課堂討論。在提出問題后要先預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一下問題,讓思維先動起來;分組以3到5人為宜,教師要監督每個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積極思考發言,當發現方向明顯錯誤的討論時要及時引導,保證討論的順利展開;學生發言時,教師要適時地評價,對學生獨到的見解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保證學生繼續探討的熱情和興趣。總之,整個討論過程,我們要做到有做有合、有議有思、有說有聽、有放有收。

三、 美化語文教學語言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用美學的眼光看待語文教學,充分挖掘教材之中美的因素,盡可能采用美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凈化、美的升華,從而去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1.語言美

教學語言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最主要的工具。教學實踐表明,教師生動、幽默的語言不僅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著力抓好導入語和高潮渲染語的精心設計,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課堂隨機的“碎語”、“插入語”等鮮活的語言美。

2.形體美

實踐表明,教學中注重自身的形體美,對于學生情感的調動、思維的激活、學習記憶的強化、師生之間的理解等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形體美包括“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在教學的過程中如能充分結合,必能給學生留下美的享受。

3.意境美

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在課堂上,我們語文老師應該常讓學生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用形象的“美”的方法把學生帶入文本“美”的意境之中,體味文本的語言之美。總之,有效的語文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創造力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為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強化實踐總結,通過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反之,沒有科學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即使有理想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其結果也只能算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