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校本研修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作者: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華陽九年制學校 朱青綠
發布時間:2014-01-02 17:31: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校本研修的目的就是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這不僅是推進新課改向縱深發展的新的生長點,更是創建學校特色的有效策略。一、更新觀念,正確定位校本研修
科學的校本研修觀,能使校本研修變成自覺行為,特別是在校本研修剛剛實施階段,廣大教師的思想認識還很不到位,此時更應該從觀念入手,解決教師關于校本研修的思想認識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校本研修觀。“校本研修”并不是一種新的科研形式,而是立足于校本,以課改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對象的科研活動,即“問題即課題”。①校長是新課程校本研修的第一責任人;②學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③教師是校本研修的主體;④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⑤新課程校本研修是學校整個教科研中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校本研修的目標。
二、自我反思是校本研修的必備條件
教師必須潛心教學,虛懷若谷,善于思考。自我反思是教師的個體行為,需要教師自我的主動參與。研修主要是對自身的教學實踐、教學理念作理性的、深層次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提煉與提升,形成教學行動方案,再投入到新的教學行為中去。教師課后對課堂教學作理性反思,自我檢查教學實踐中問題解決的程度,用教研隨筆的形式歸納出自己新的體會、見解和觀點。寫好教研隨筆的關鍵是扎扎實實地開展好教研活動,只有開展好活動,才能從教研的各環節中獲得體驗,使自己更趨向成熟,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寫研修隨筆,貴在及時,重在堅持,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三、團結協作是校本研修的必由之路
1.課例討論。課例研討是教師成長的好載體。課例研討,即以發生在課堂上的典型教育教學實例為載體而開展的教育教學研究和討論。課例研討的方法多種多樣,應從以下幾方面開展:①確立鮮明的主題,圍繞主題展開研討;②選取典型的課堂實錄個案,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研討;③面對群體,采取“同課異構”的方式進行研討;④針對特定的教師,采用一人同課多輪的方式進行研討。
2.集體備課應關注“個人初備”。集體備課的效果如何,在于它的研討氣氛是否濃厚,如果沒有個人的鉆研,就沒有交流、啟發、爭論和碰撞。凸現個人鉆研作用的集體備課流程是: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二次備課——實踐推廣——個人反思。
3.微格課題研究,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堅持“問題即課題”的教研策略,以備課組、教研組為單位,確定課題進行研究,以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落實在過程,重在實效。
四、專業引領是校本研修的必要保證
專業人員的參與是校本研究向縱深發展的關鍵,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形式。它主要包括理論指導、現場指導、專業咨詢這三種形式。為此,學校一方面要有計劃安排教師外出學習,積極參加“國培”、“省培”、“市培”計劃,接受上級教研部門組織的帶有指導性意見的培訓、研修等;二是給青年教師搭建一個展示鍛煉的舞臺,如我校開展的以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為目的的教學比賽、經驗交流、大家學堂、教研刊物《開卷有益》等都是有效的教學練兵和實踐研修活動。這些活動教師參與面廣,研究的氛圍貫穿整個活動之中,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五、教師團隊專業化提升是校本研修要達成的目標
1.通過研修,改變教法實現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我們一定要樹立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的教學觀,注重每個細節,關注每個學生,給學生適宜的發展空間。怎么教決定著怎么學,要想改變學生,首先得改變老師自己。
2.通過研修,實現有效教學,提高教育質量。教師一定要堅守課堂教學主陣地,樹立把學生教會了才等于把課堂教學任務完成了的課堂教學觀,做到課堂“有為”,擯棄課堂“不作為”。
“校本”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走向“校本”,也就是走向每一個教師自己生活的舞臺,更大地激發教師的創造熱情,使學校更具活力,使教育的理想成為教育的現實。我們一定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形成“知危爭先、重學思辨”的風氣,通過校本研修為教學帶來生機,注入活力,促進教師教育智慧的生成,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促進學校特色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