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翩躚的音樂課堂
作者: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小學 包云虎
發布時間:2013-12-31 17:08:5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音樂教學不僅應該著眼于孩子技能的提升,更要著眼于拓展孩子的視野,把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音樂學習有機結合,營造出美妙的學習情境,打造出充滿文化氣息的生態課堂,讓孩子的心靈在生成的課堂旅行,讓學生的精神在詩意的課堂徜徉。下面以我執教的《小傘花》為例具體加以詮釋。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
課伊始,播放了雨的Flash場景動畫,為孩子們創設了“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的美妙情境。當孩子們看得如癡如醉、不能自已的時候,我順勢導入所學內容:“孩子們,潤物無聲的春日細雨、電閃雷鳴的夏日暴雨……它們有時如牛毛,似花針,沁人心脾而渾然不覺,有時又暴雨如注,直致飛瀑如虹,直沖云霄。雨的聲音真是美妙極了!今天老師就帶來了雨的歌聲,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吧。”優美的情境,優雅的語言將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音樂教學活動有機融合,從而幫助孩子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觀察和思考并獲得新知,讓孩子在腦海中捕捉到生活中真實存在著的美麗,他們在課堂中就能感受更多的生活情趣。欣賞下雨的視頻,學生已完全感知了雨的類型,陶醉于雨的氛圍。這時,我又說道:“是啊,滴答的小雨聲,嘩嘩的大雨聲,他們唱著美麗的歌,逗樂了小河,喚醒了青蛙,就連小朋友們也唱起了歡樂的歌。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歌曲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播放音樂故事、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嘀嘀嗒嗒的小雨。突然雨中開出了一朵小傘花,里面有三個小腦袋和六只小腳丫。小雨漸漸下大了,三個小朋友只有一把小傘花,先送你回家,再送他回家,雨中開出了朵朵友誼花,還有他們的悄悄話。
二、能探風雅意無窮
在組織學生進行律動,雨中傳情之后,我讓學生初聽樂曲,整體感知,學生有節奏地朗讀A段歌詞,并跟琴模唱。為了打破傳統課堂中的灌輸做法,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小雨點覺得我們唱得和它的聲音不一樣了,現在它戴上小帽子來提醒我們了。課件展示:介紹頓音記號。又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演唱標有頓音記號的音符?通過聆聽、比較、討論,學生很快得出了結論,紛紛舉起了小手: “要唱得短促、輕巧,有彈性;戴上帽子的小雨點要唱得輕快些、俏皮些、快樂些……”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能用老師的方法來夸夸可愛的小雨點嗎?”在組織學生討論之后,讓學生齊唱旋律。
事實證明,在第一遍演唱的時候,有不少學生不能準確把握附點音符的時值。通過再一次的聆聽、范唱加以糾正,通過范唱指導學生如何用活潑、親切、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在啟發式情境中,學生觀察發現問題,討論探究新知,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意識,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當學生學唱第二段之后,我組織學生復聽歌曲《小傘花》,提問:“同學們,你能發現這首歌的旋律有什么特點嗎?為什么?”因為有了前面的教學鋪墊,學生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前面四句較快,后面兩句較慢;前面幾句表現的是快樂的小雨滴,所以旋律較快,后面幾句表現的是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所以旋律較慢……”
三、自在嬌鶯恰恰啼
音樂教學的目標是全面提升孩子的音樂素養,而不是僅僅讓孩子會唱歌。因此作為音樂教師要巧妙地激發起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培養其審美情趣。于是我安排學生欣賞Flash動畫——舞姿蹁躚,并組織學生集體表演歌舞《小傘花》。要求:學生間自由組合,踏著音樂的節拍,邊歌邊舞。可以借鑒動畫里的舞姿,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和情緒表現作品。展示表演時,每個學習小組推舉2-3名學生,合樂表演,學生評選最佳表演獎。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成了導演、組織者,而學生則成了主演。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充分展示著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同時,通過學生身體的運動去感悟音樂的各種要素,很好地培養了感知音樂和反應音樂的能力,實現不同感官知覺的同構,多覺應和、意象互通,從而燃燒起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