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活動單導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所教班級的學生情況在課前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活動形式和內容,以活動單方式展現出來,重在強調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活動單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發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對于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情緒調控能力、樂觀的人生態度等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一、制訂課堂制度,樹立規則意識是活動單教學的前提

活動單導學模式在初中體育課堂開展的學習基本單位是小組活動,學生則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課堂教學目標。通常《體育與健康》課多數為室外課,由于室外空間開闊,學生極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分散注意力,整個課堂就會變得散漫而低效。這就需要我們必須事先制訂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讓學生明白無規矩不成方圓,需將規章制度落實到實處。

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自覺遵守課堂紀律,積極開展小組活動的意識,團結小組內的每個成員,利用小組的力量逐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自我價值感、團隊使命感,為活動單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二、開展有序活動,引導積極心理是活動單教學的重點

譬如,在進行蹲踞式起跑小組活動時,學生為了體會兩臂與地面垂直、臀部稍微高于肩部、起跑瞬間雙腳蹬地、手指向后用力等技術動作時,往往會因重復很多次而失去耐心,這個時候往往考驗的是學生身體負荷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說學生為了蹲踞式起跑技術動作能夠靈活運用付出了較大的時間和精力,有的學生進行多次的蹲踞式起跑練習后仍然掌握不好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進而直接練習起跑,卻又因為沒有真正掌握了動作要領,而體現不出蹲踞式起跑的優勢。這時,他們不耐煩的情緒在小組中蔓延,有時還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為什么其他同學都完成的很好,而我自己就這么笨呢?此時,我們就要及時去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將學生畏難、自卑等不良的心理素質及時糾正,鼓勵他們在小組其他同學的幫助下去掌握,掌握的尺度可以和其他同學稍微有差距,鼓勵他們看到自己進步的一面,忽略他們與小組其他同學的差距,在體育活動中不斷培養他們敢于挑戰自己、不畏艱難困苦、積極向上、勇于奉獻的良好心理素質。

所以,在活動單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序開展練習,首先要在設計活動單時考慮到學生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逐步提升的規律,設計出有梯度的活動步驟,能讓學生在每個活動過程中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其次,各組在活動時也應因人而異,每個人的體能不一樣,不應該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練習的次數,要循序漸進,逐步加大訓練量,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以便更好地體驗到成功感,從而順利完成活動單目標。

三、 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塑造健康人格是活動單教學的目的

活動單教學模式一般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小組活動講的是合作與競爭,小組成員只有正確地處理好組內合作和競爭的關系,才能夠高效地完成活動單規定的內容。例如我們在進行兩人3足和十人11足合作跑練習中,在組長的帶領下,各組組員必須在練習中不斷調整彼此的默契程度,在練習中如何使彼此能齊心協力向前移動。開始練習的時候很容易出現絆倒、出腳不齊等缺乏默契的動作,這個時候,學生可能出現急躁、相互埋怨的現象,那么各組組長或者骨干就要發揮作用,大家一起商量,一起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說,這個過程就是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體育道德和積極的責任感培養的過程,在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兩人3足和十人11足合作跑中能夠做到齊心協力的時候,就會體會到集體的巨大力量。有的小組在練習過程中沒有能尋找到一條有效的練習途徑,最終在小組比賽過程中“洋相百出”,名次位列最后的時候,我們就要針對他們的練習和比賽進行點評,讓他們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這樣擺事實般的講道理效果最好。

可見,活動單導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僅僅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中獲得知識,更有助于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當然,關于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教學思考不僅僅局限于以上幾點,在日后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還需要繼續探索和研究,并將之更好地落實到課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