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學效率效果提升研究”課題評介
發布時間:2013-12-19 17:53: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4.切中時弊的調研分析與建議。對陜南、陜北、關中19所高中基線調研的資料進行了深入的量化和質性分析,發現在學科教學效率效果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課堂模式仍占有主導性地位;“教”對“學”的規定與干涉過多過重;理科教學忽視人文價值而文科教學欠缺科學精神;各科力量整合不足甚至相互掣肘;大班額問題是課改難以推進的瓶頸;新教材合理性和適宜性有待研究;各學科教師均有不敢批評和不善于批評學生的現象等等,并深入分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善教學的建議:①高中課改沒有可供借鑒的現成經驗,必須立即探索和行動,以實現教材重組、教法改善、教學靈動。②決不能再靠作業、考試、延長教學時間等低效的運作方式來提高學生學業成績,而是要探索和建構各學科“體驗性教學”的要素與機制,取得經驗后由點及面大范圍推廣。③注重課堂生態建設,要把學生學的過程盡量在課堂流程中呈現,教以學為出發點和歸宿,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尤其要增加過程性評價的權重,在根子上扭轉應試教育的價值取向。④研究個性化學習方案,從學習類型、思維特征、習慣差異、情感精神等諸多方面幫助學生認識自己,開發自己,選擇高效率的學習方式⑤協調教研組和年級組的關系,要在行政管理上形成便利,更要提供教學資源共享、教學經驗交流、教學效果共生的平臺。⑥在全省征集突破大班額造成的教學效率效果提升瓶頸限制的解決方案;針對教師配備城鄉差異懸殊問題,建議實行身份待遇不變的以一年為期限的教師輪換制度和三年為一周期全學科覆蓋的要求。⑦人文情懷和有效管理不可偏廢,要研究和發揮對學生積極有效的批評教育。⑧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最終體現在學生的全面成長中,單憑課堂教學難以實現。各學校要深挖社區、校區以及教師中潛藏的教育教學資源,廣泛開設非知識性課程,以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⑨高中課改提倡的課堂范式和教學方法不應只表現在賽教課和示范課上,要開展全方位的、持久的課堂改革探索,使新的課堂范式成為教學常態,使合作、交流、探究式的學習成為學生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