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全國娃娃學英語當急剎車”,近日,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連續三日在微博和博客中如此呼吁。對此,網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有人支持叫好,也有人反對批評。

一家之言

當前英語教育不符合國情
9月8日和9日,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連續兩日在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
9月10日,王旭明又在博客中發表《全國娃娃學英語當急剎車》一文,對之前的呼吁進行了更詳細的解釋。他認為,漢語在現代科技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邊緣化,并舉例說明了保衛母語是許多國家的共識;同時,他強調目前的英語教育不符合中國東西部、城鄉差距大,家庭貧富不均的國情,擴大了教育的不公平。對于目前英語學習過度火爆的現象,王旭明歸納認為是公辦學校過度追求升學率、商業培訓機構追求利益和老師家長盲目跟風造成的。
為此,他建議教育部應明令禁止升學與英語掛鉤,學前和小學低段不設置英語教學,小學高段至中學將英語作為選修課,提高漢語測試比重、限制或取締社會上以盈利為目的的英語培訓班。

支持

是該取消小學英語課
母語現在面臨不少危機。央視搞漢字聽寫大會的節目,人們發現,很多人提筆忘字,一些不是很偏僻的字,也寫不出來。媒體也報道說,不少大學畢業生寫得出漂亮的英語作文,卻不能用母語寫漂亮的求職信等。這些都引起社會的擔憂。
母語面臨危機,原因比較復雜,但全社會對英語學習強調過多,用力過多,肯定是一個重要原因。人的時間精力總是有限的,在學英語方面用的功夫多,在學漢語方面用的功夫自然就少了。過早學習英語,不但加重孩子的課業負擔,也會影響孩子們對母語的學習,影響對母語的興趣和感情。尤其應當注意的是,語言不但是一種工具,還是一種文化。過早學習英語,讓孩子們過早受西方世界的思維方式、文化傳統等的影響,不利于從小在孩子們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小學階段,應讓孩子們把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漢語的學習,多讀一些優秀的母語作品,打好母語的底子。值得欣喜的是,最近教育部對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修改后,第二次向社會征求意見。其中就規定,四年級以上每學期一次的全校統考中,不安排英語科目。看來,教育部也已打算給不正常的英語熱降溫了。

反對

僅靠“取消小學英語課”救不了漢語

10月22日北京公布了中高考改革方案,計劃從2016年起降低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同日,北京市教委表示,小學低年級擬取消英語課。
近年來,圍繞中國教育、語文教育、英語教育等問題的討論,一直沒有間斷過。錢學森去世后,人們開始討論:為什么我們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喬布斯去世后,人們又問:為什么中國培養不出喬布斯這樣的創新人才?這些問題似乎成了永遠的問題。
而上述這條微博能引起社會的思考和討論是好事,但改革不是放炮,應對問題的本質進行深入調查研究,以期根本解決問題。
首先,“取消小學英語課”救不了漢語。漢語的問題是語文教育本身的問題,是應試教育的問題。
我國曾培養出了不少杰出人才,如梁思成、錢鐘書、陳省身、費孝通等,他們都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國學底蘊深厚,人文素養極高。
如今,學生在語文上花的時間并不少,但卻很難達到他們的高度。因為在那時,學生不只學課本,還要大量閱讀,不只學語文,也學英語,但注重的都是人文素養的提升。當年,課本主要由名家編寫或選自經典,考試則更注重的是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的考查,方法雖然簡單,但遠比今天科學。如今的考試越來越畸形。眾所周知,有報道,學生高中三年做了大量卷子,摞起來高達2.41米。也有報道,小學生做的王蒙文章節選出的閱讀理解題連大作家王蒙本人都做不出。
這說明,教育已背離了教育的本質,這才是“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真正原因。
其次,呼吁“取消小學英語課”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思維。當今世界已步入全球化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外語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9月,英國教育部下發通知,從2014年秋季開始,在全英格蘭實行新的《國家教學大綱》,要求小學從三年級(7歲兒童)開設外語教學課程,每個學生必須學習至少一門外語。
《大綱》的“語言教學計劃”(Languages programmes of study)開宗明義指出:外語教學是對封閉的一種解放,是了解其他文化的窗口。高品質的語言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加深他們對世界的理解。教學應該讓學生學會用外語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思想,用口語和筆語兩種形式理解并回應說外語的人。外語教學還應該讓學生有機會為了實用目的用外語與他人交流,學習新的思維方式,閱讀外國原版的偉大文學作品。小學的外語教學應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語言打下基礎,讓學生具備在其他國家學習和工作的語言能力。
再次,小學是兒童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對開發兒童語言潛能、提高兒童語言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學什么語言,小學生都會比成人學得好,學得快。英、美、法、德等國小學生往往不只學一門外語,但沒有哪個國家講因為小學生學了一兩門外語使得他們國家的教育質量下降或母語教育水平下降。我國有條件的小學完全可以從一年級開設英語課。
當然,我們的英語教育的確存在深刻的問題,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但教育改革不能情緒化,必須進行科學的論證。當初全國小學開設英語課,就沒有經過認真論證,有些像大躍進。如今又要取消小學英語課,這必然會造成不可預測的后果。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就是比喻一項國策如果基本正確,不能翻過來覆過去,一會兒要,一會兒不要,那樣國家就亂了。

專家觀點

國人國學弱,原因不在英語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桑錦龍認為,目前的英語教學確實存在很多弊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收效很小。現在大家對過于重視英語教學忽視母語教學的現象不滿意,希望在考試中減少英語的考試分值,增加語文的考試分值。中高考應該發揮好“指揮棒”的作用,對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改革產生引導作用。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英語可以作為選修課,讓學校和孩子自己選擇,最重要的是,英語不能搞應試教育。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目前小學英語教育面臨兩個難題,一個是貧困地區缺乏英語老師,上不了英語課;另一個問題就是對小學生過分強調英語學習,影響語文的學習。要求小學階段取消英語課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調整現有的英語學習系統是比較重要的。在小學階段,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學習英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習,沒有學習的學生在升學時也不會受到影響。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談到目前教育部減負十條中的英語統考。這位以英語起家的行業培訓老總卻說:“我個人十分支持取消小學英語統考。”他認為,英語的教育完全可以從初中開始,現在小學生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語文當中。他舉了一個例子,北京市延慶縣一所中學的校長找到他說,該校高三高考模擬考的分數跟全市平均分相差了十幾分。因為是鄉下的學校,主要是英語方面的差距。后來,他安排了自己的老師去講課,每周講一節,只用了10周的時間,該校高三年級當年文科就比全市平均分高了1.5分,理科只有3分差距。“從這件事情可以反映出來,英語完全可以在后面補上去”,他說,“本人是從16歲才學英語的,但是現在英語水平也很好,我覺得英語不必要從小學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