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大約“產出”67萬“準教師”,但實際需求教師只有25萬。這一“僧多粥少”的現象直接導致供給與需求的不平衡。
在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師教育聯盟論壇“師范生教師素質訓練”研討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教師培養處處長于興國說,我國每年大致有32萬本科師范畢業生、20萬專科師范畢業生、再加上本有5萬的老中師,以及10多萬考取教師資格證的非師范畢業生,可以說“準教師”數量很大。但是每年教師崗位僅需補充25萬人。
于興國說,一方面師范畢業生龐大,可另一方面很多師范院校為了“求全求大”,大量增加非師范生的比例,導致師范生培養的“精度”不夠,就業壓力相應增大。
據統計,我國43所師范大學僅有19所大學明確將“建設成為高水平師范大學”作為發展目標。同時,部分高校從以前舉全校之力進行師范生培養,到如今演變成個別院系的發展目標。這顯示了在高等教育綜合化的進程中,師范院校辦學定位的模糊與動搖。
然而,師范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都想留在城市、名校工作,但這些地方的教師需求量又相對較小,以致每年畢業季,大量師范生競爭城市教師的編制,而鄉村教師的崗位卻“門可羅雀”。
這種現象,讓本來就供需失衡的師范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更加“雪上加霜”。
《武漢晚報》翁曉波 李道君 歐陽正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