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師,我要喝熱水。”

“唐老師,我能借本書嗎?”

“唐老師,我的杯蓋子找不到了。”

“唐老師,我想理發,要郭德綱愛心頭!”

……

學生口中的“唐老師”名叫唐自銀,是漢中市勉縣青羊驛鎮板廟小學校長。

“板廟小學”,稱之為教學點更為恰當,共有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共56名學生。學校距勉縣縣城一小時車程,陽安鐵路、108國道、漢江交匯于此,最遠的學生到校需要步行一個半小時。

學校里,算上唐自銀共有三位老師,一位老師高度近視,行動多有不便,另一位健康狀況不佳,經常就醫。年過半百的唐自銀則是名副其實的“一校之長”,上至教學管理,下到學生吃喝拉撒,都由他親自打點。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消毒廚房、廁所,燒開水,清掃教室和操場,協助來不及在家吃早飯的學生熱奶、泡方便面,然后開始一天的教學工作。課間,和學生做游戲、為學生準備午餐。放學鈴響,將學生交到家長手中,再將無人照料的孩子護送回家。接著,去鎮上的集市采購第二天的食材。回到學校,檢查校舍安全、備課、記錄校務……“每晚忙到11點,他累癱的時候才知道肚子餓,吃完第四頓飯才睡覺。”唐自銀的妻子不無心疼地說。

當老師是唐自銀從小的夢想,高中畢業后,他如愿走上了三尺講臺,一干就是32年。山區學校條件艱苦,三十多年間,幾次調動,唐自銀卻從未離開過青羊驛鎮。2001年工作調動到板廟小學,轉眼又是12年。

十二年間,翻修年久失修的校舍、硬化操場、改造電路,唐自銀事事親為,經費不夠就用自己的工資購買物料。2011年秋天,學校大門的活頁生銹,在當地沒有電焊工的情況下,唐自銀利用國慶節小長假時間,從外地朋友處借了一臺電焊機將大門及時焊好,排除了安全隱患。由于沒有電焊罩,強烈的電火花刺得他眼睛紅腫,視線出現雙影,近一個月才恢復視力。

板廟村的學生要淌過漢江,再走過大型貨車絡繹不絕的國道三公里才能到校,唐自銀不放心學生獨行,幾十年如一日地護送學生回家,騎壞了四輛摩托車。“天晴怕學生在河里游泳,下雨擔心漲洪水。有一次我來得稍遲,一個年輕人一只手舉著自己的褲子,一只手拎著書包,孩子緊緊抱著他的頭,就是農村的‘架高高’。我被嚇得不行,再也不敢來遲了。”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他仍然心有余悸。

唐自銀說,自己沒有多么高尚的情操,也沒什么高深的教育思想,“我一個平凡人,就是做著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事。看到一個個孩子走向工作崗位,沒有失去職業道德,我就做到了一個老師應該做的本分。”唐自銀的身體力行,使學生明白了做人做事的本分,他的學生沒有什么大人物,但不管從政、從商,還是普通的勞動者,都能做到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今年過年時,一個唐老師曾經教過的學生到家里道謝,感謝唐老師的言傳身教使他的職業發展如魚得水。這個初中畢業去廣東打工的學生,短短幾年就在一家有著四千多員工的企業做到了經理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