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文簡稱《決定》)全文發(fā)布,《決定》提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y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由此,學校的“去行政化”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筆者經(jīng)過梳理發(fā)現(xiàn),早在2010年6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和2010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也都明確提出了“取消學校等事業(yè)單位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那么,在學校“去行政化”早已達成共識的今天,面對科學的“頂層設計”,我們又該如何踐行呢?

作為一名有著28年教齡的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學校“去行政化”不妨從義務教育學校“試點”開始,然后在試點的基礎上出臺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否則,“逐步取消”就會變得“遙遙無期”。筆者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其理由有二:
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行政級別低,容易操作。眾所周知,義務教育學校僅包括小學和初中,地市級以上城市的小學、初中學校現(xiàn)有行政級別大都為科級,只有少數(shù)為縣級,而縣城和農(nóng)村學校有的甚至沒有什么級別。相反,大學的級別就大不同,廳級多如牛毛,部級的也有好幾十所。相比之下,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試點實施“去行政化”簡單多了,即可操作性強。
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雖然規(guī)模小,但借鑒性強。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盡管小學、初中的機構不像大學那么龐大,也與其他學校情況各異,但從管理學上來講,它有“麻雀功能”,仍是由基層(班級、年級)、中層(處室)、決策層(校級黨政班子)組成。筆者由此認為,從義務教育階段“開刀”,對于今后各類學校去行政化,既可以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又能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即借鑒性強,不妨一試。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存在“官本位”的環(huán)境下,取消學校行政級別也許面臨“想守住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因此,要破解這道難題,我們不得不重提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一句經(jīng)典名言:“不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有了這樣的真理支撐,我們才會找到前進的正確方向,也能找到學校“去行政化”的動力和路徑。
現(xiàn)代教育學告訴我們,教育是一門科學。既然是科學,那么就必須要尊重規(guī)律。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校“去行政化”就是讓教育管理者從繁多的行政事務中解脫出來,潛下心來辦學,真正體現(xiàn)“教育家辦學”,而非純“政治家辦學”。鑒于此,筆者始終堅信,只有學校“去行政化”,教育才會步入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化,從而離“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漸行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