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文昌門至和平門段圍擋完成“瘦身”,變成雙向5車道通行 記者李安定 攝

昨日,市地鐵辦督導組再次對三號線圍擋“瘦身”情況進行檢查,要求各工地抓緊施工早日讓出路面,積極為月底恢復道路通行爭取寶貴時間。記者在現場看到,部分圍擋“瘦身”的同時,路面已經增加了一個車道。

富魚路圍擋“瘦身”后恢復3車道

在地鐵三號線的魚化寨站,一輛小型挖掘機正在將路面上原有的圍擋水泥柱和水泥墻推倒在地,工人們隨后把這些建筑垃圾進行清理,另外一部分工人將原有的圍擋向內收縮,重新固定。

據工地工作人員介紹,科技路站位于富魚路,此次向南側收縮2米,使富魚路原本由東向西的2個半車道,回縮后達到3個車道,最大限度地讓出道路,方便過往車輛。圍擋全長約381米,從21日開始,20多名工人連續加班,對圍擋進行回縮,將原本的水泥、廢磚等建筑垃圾清運走之后,由市政部門進行路面修建,還原道路。

丈八北路站由東向西增加一個車道

在位于科技路的丈八北路站,記者看到,圍擋外面由東向西的車道已經由3個車道變成4個車道,大大縮短了司機通過路口的時間。

在圍擋內,工人們正在重新用磚砌起圍擋墻群,以便將原有的圍擋向南側收縮,圍擋東西長250米左右,累計向南側收縮了2.8米,使科技路丈八北路站由東向西增加了1個車道,達到4個車道。目前圍擋內挖基坑與車站主體結構工作同時進行,所以既要保障安全,又要最大限度地讓出道路。同時,還拆除了圍擋內的值班房、庫房等活動板房,讓出近400平方米的地方。

科技路站圍擋向北回縮2米

在地鐵三號線科技路站西側圍擋內,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搬運磚頭、水泥,先將圍擋內的磚臺砌好,再將原先的圍擋移至路內,在力求安全的同時,保證工地始終封閉。預計圍擋將向北回縮2米,長約110米,增加過往車輛通行速度。同時在東側的圍擋內,一輛挖掘機正在拆除4座辦公用房,此處圍擋東側將向西收縮19米。

按照要求,本月29日之前須讓出部分路面,項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連續加班,力爭27日之前讓出部分道路。據了解,目前地鐵三號線各圍擋處正在緊鑼密鼓地整改,積極在月底前恢復道路。(記者高樂)

太白立交橋下西側圍擋月底拆除

媒體23日刊發了《施工進程緩慢圍擋啥時能“解圍”》的稿件后,所提到的太白立交橋下兩處圍擋立即整改,完善所缺標識,加快工程進度,西側圍擋月底可拆除,東側也會于12月15日前拆除。

本報23日刊發稿件中,曝光了南二環線網落地工程中位于太白立交橋下東南角和西南角的這兩處圍擋工程本應該在10月底完工,但是卻將時間延長到了11月底,工程進展緩慢。報道刊發后,該處工程施工單位西安建工集團立即進行整改,除了完善所缺的環保標識,還在來車面貼上反光膜,放置防撞桶,并于昨日下午將提醒牌安放在三個路口提醒司機提前分流。

另外,施工方增加了施工工人力量且24小時施工。工地負責人表示,按照目前的工程進度,11月30日就可拆除西側圍擋還路于民。東南角因為是頂管施工,晚上才能上吊車,工程稍慢些,但也會在12月15日撤掉圍擋。

高新二路一圍擋圍了兩月未開工

近日,市民向本報反映,位于高新二路的一處圍擋圍了兩個月了還未開工。

“沒有通知,不給解釋,我們門前的人行道從9月開始圍擋到現在,60多天過去了,不僅難見工人施工,還把沿路商鋪都圍在里頭,沒法正常營業……”位于高新二路北段的一家店鋪的老板氣憤地向記者反映說。

記者在光泰路至高新二路的交會處的青松大廈門前看到了這處圍擋,圍擋墻上并沒有張貼施工銘牌、工程概況牌和環境監督牌,記者從貼出的挖掘施工許可證上看到,該圍擋長241米,挖占用途是熱力管網改遷,建設單位為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蓮湖科技產業管理辦公室。這個工程的挖占時間頻頻延長,首先填寫的是從9月18日到10月19日,而右上角加蓋的印章表示該工程被延期至10月22日,后又被延期至12月5日。

這條街上的商鋪經營者介紹說,不知道這個工程出了什么問題,從圍擋到現在,除了看見工人把原先的人行道、綠化帶挖開,就再沒見繼續施工。隨后,記者聯系了市市政設施管理局,該局設施管理大隊工作人員介紹說已經給建設單位開出整改通知,責令其加快現場施工進度,限期整改,盡快還道于民、保障沿街商戶利益。(記者呂華 實習生康迪)

從圍擋小細節看城市管理大手筆

對于正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西安來說,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就必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從長遠看,推動著城市可持續發展;但從短期看,又不可避免地給市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圍擋擾民就是其一。近日,我市開展道路施工圍擋專項整治活動,為平衡城市硬件建設與市民民生需求提供了新思路,彰顯了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大手筆。

和那些引人矚目的大項目、大動作相比,市政工程中存在的圍擋過大、圍而不建、圍而慢建等現象確屬小細節,乍看起來不起眼,算不上什么大問題。但正如俗語所言,“面前的一座大山不如鞋底的一粒沙子”,這些看似不足掛齒的小細節卻與廣大市民的工作生活聯系相關,對市民的幸福感影響最大。那些設置不規范、操作不標準、管理不科學的“問題圍擋”,不僅給行人和車輛帶來諸多不便甚至危險,還破壞了城市的整體風貌,影響了城市的生態環境。前不久,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魏民洲對地鐵圍擋占道進行專題調研時,發現某圍擋內堆放的施工材料10天以后才會使用。他對此進行了嚴肅批評,強調要盡量縮小圍擋,科學管理,讓出更多通道來方便群眾。

專項整治圍擋,就要從這些細微之處著眼,多想想、多算算,把對群眾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治大國若烹小鮮,公共管理絕無小事”。圍擋專項整治活動著眼于細節,關注于細節,研究細節,管理細節,正是對精細化城市管理理念的生動實踐,相信這一整治活動能有效遏制圍擋擾民問題。我們更希望在今后的城市管理中,監管部門都能“以百姓心為心”,以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和態度,認真對待和解決那些直接關系群眾利益的小事情,讓群眾更好地共享城市發展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