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國防職院借集團化辦學促校企合作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
發布時間:2013-11-28 10:15:20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深厚的軍工行業企業背景為基礎,依托2011年12月建立起來的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教育集團,協調職業院校、企業、行業、政府四個利益主體,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構建辦學激勵機制,增強辦學活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取得了明顯成效,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大會
建立“四位一體”集團化辦學管理體制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教育集團設立了指導委員會,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常務副理事長及秘書長單位,下設校企合作辦公室、辦學指導委員會、質量監控中心、陜西國防工業職工培訓中心、校企合作工作站等機構,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明晰了理事會的職能和各方的責任、權利及義務,確立集團的組織原則和工作程序,真正建立起了政府主導、行業引導、企業參與、學校主體的“四位一體”集團化辦學管理體制,創新了校企合作模式。
職教集團辦學指導委員會及專業指導委員會發揮統籌指導作用,在企業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站,學生和教師進站學習和工作;成立了質量監控中心,從內視和外視兩個角度對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和評價,集團化辦學的體制機制已經形成并得到了初步的完善。近年來,學校教師與軍工企業技術人員合作,開展科研和技術服務,獲得國家專利20多項,完成企業技術服務項目20多個。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教學內容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
以職教集團的組建和運行為平臺,以校企合作制度建設為保障,該院與合作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站”, 成為學院開放辦學、整合資源的重要載體。目前建成并投入運行的有“陜西寶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站”、“西安北方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工作站”、“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工作站”、“中航工業慶安集團工作站”、“西安東風儀表廠工作站”、“西安嘉業航空公司工作站”等6個校企合作工作站。
工作站采取多元投入方式建成,學院以資金為主要投入方式,企業以場地、設備、技術、人員等方式注入資產。自2012年建立至今,學院共投入300余萬元建設資金,并把進站學生學習的全年學費作為校企合作工作站運行經費。企業投入了場地、設備等。學院安排教師、企業安排技術人員組成教學團隊,負責工作站的教學、培訓及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相關工作。
校企合作工作站采取共投共管的運行方式,學生按計劃入住校企合作工作站,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組織由工作站具體實施,學生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在工作站分別開展現場教學、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活動,學院教師可在工作站開展實踐鍛煉、崗位培訓、技術服務等業務。
工作站目前實行獨立核算制度,校企雙方采用契約約束形式運行,按照雙方投入核算的方式進行利益分配。企業從中除獲得合作辦學收益、社會培訓收益、技術服務收益外,還獲得合作辦學的社會效益、人力資源效益和政府政策優惠,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工作站建成至今,該院已有35名教師進站培訓,71名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員任工作站教師、1400余名學生陸續進站學習,切實解決了多年來頂崗實習“放羊式”管理的難題,真正起到了“廠中校”的作用,達到了學生、企業和學校三方滿意的效果。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領導為校企合作工作站工作人員頒發聘書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寶塔山油漆廠工作站接受安全教育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航空114廠工作站進行工學交替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保障體系,體制機制創新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經過三年的建設,該院在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實踐與探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初步適應新的辦學體制的管理制度體系。
——改革內部管理體制機制。該院從內部管理體制機制入手,進一步完善了院—分院二級管理體制,改革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教學運行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校企合作工作站為基本模式,搭建了校企合作操作平臺,通過改革內部管理體制機制,建立起學校與職教集團的校企合作對接口,確保了集團化辦學人才培養工作順利實施,充分發揮了集團化辦學的優勢,體制機制創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建立較為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體系。職教集團出臺了以“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教育集團章程”、“職教集團運行管理實施細則”為代表的系列化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辦公室代表學院出臺了以“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工作站管理辦法”、“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對外加工服務的管理辦法”為代表的系統化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深化校內二級管理制度。該院出臺了以“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二級管理條例”為代表的一系列院級管理制度。配套完善了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出臺了以“關于教師參加實踐鍛煉的實施辦法”為代表的一系列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深化了產學研管理制度。該院出臺了以“科研培訓與技術服務工作推動辦法”為代表的一系列產學研管理制度。完善了學生管理制度:出臺了以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風建設的實施辦法”為代表的一系列學生管理制度。完善了教學管理制度:出臺了以“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獎勵學分管理辦法”為代表的教學系列管理制度。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制度體系
依據職教集團化辦學目標建立多元監控機制
該院依據職教集團化辦學目標,構建了多元主體辦學質量監控體系,從全局考慮各辦學主體之間利益關系,對合作各方的教學質量、科研服務水平進行評價、測量、調整或修正,保證職教集團化辦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職教集團在資源整合、系統服務和質量監控等方面進行全面設計,建立職教集團共同遵守的質量體系。職教集團堅持社會公益性的價值導向,建立定期、不定期接受社會、家長評價機制。行業通過制定明確的職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構筑具有行業特色的職教集團化辦學的質量保證體系。企業作為合作辦學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的主體,參與制定合作辦學、培訓、科研及社會服務保障制度,形成合作辦學全程監控機制。職業院校積極推行“雙證制”、“多證制”,引進國家職業技能測試標準,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通過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提升集團的整體品質和社會競爭力。
發揮各方產學研優勢,實現多元聯動互惠共贏
該院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的合作體制及運行機制,以“如何使企業在合作辦學過程中獲利”為出發點,基于合作多方的利益與發展需求,將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各方資源進行整合與共享,積極發揮各方在產學研方面的優勢,建立職教集團化辦學的協調機制和互惠共贏機制。
陜西國防科工委發揮宏觀調控和統籌作用,從管理的高度充分把握行業發展趨勢,發揮對校企合作辦學的協調主體功能,主導制定行業專業人才的職業資格標準,參與集團內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評價,提供動態的崗位需求信息、經濟和技術發展信息、企業員工培訓計劃信息,提高職教集團中企業與學校在人才培養對接方面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學校利用行業企業的信息優勢,根據市場人才需求預測,進行專業課程改革,調整、規范專業建設;與企業合作進行科學研究、技術和產品研發,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理事會成員企業優先提供人力資源支持和技術服務,積極開展社會服務,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職教集團通過統籌和協調多元化的辦學要素,努力尋找彼此利益和興趣的重合點或共同點,在兼容、務實、漸進中,保持集團內成員之間的可持續合作。
企業依靠學校的專業優勢、人才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獲取人力支持和技術支持,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通過學校實施員工培訓,將員工的技能培訓與企業文化教育結合起來,將職業教育與崗前培訓和入職教育結合起來,降低了人員培訓成本;企業通過學生頂崗實習,解決短期內的人力不足,而學生通過在企業的實習實踐提升了專業技能,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價值;把企業作為教師科研項目的來源和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調動教師參與產品開發、科研立項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與教學水平。
該院通過集團化辦學的實踐探索,形成了適用于西部職業教育的多元合作辦學模式。輻射帶動了職教集團成員延安職業技術學院、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航天職工大學等高職院校的改革與發展,推進了陜西省機電工程學校、陜西省電子工業學校等中職學校的校企合作,同時也有力推動了國防科技工業和西部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進一步加快了建立現代職業教育的步伐。
(責任編輯:刁巧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