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
發布時間:2013-11-28 09:01:36 來源:教師報
還沒進門,就聽見王老師在辦公室里叫著,嚷著。經常教育我們遇事要冷靜,她怎么突然發這么大的脾氣。我疑竇頓生,跑進辦公室里。
原來,她和班上的一個學生鬧了起來,學生出手打了她。這學生也忒大膽了吧,敢和老師較上勁。這是誰啊?趙曉萌。一聽這個名字,我的心里一沉。
趙曉萌父母離了婚,她跟著母親生活。家里條件一直不好,學習也是一塌糊涂,經常被其他的學生捉弄。小姑娘性格里有著自卑,但是在同學們面前表現得強勢,就像一個全身披刺的刺猬,誰如果惹了她,她一定要鬧贏才會罷休。有一次,一個同學說了她一句,她竟然把對方的手咬掉了一大塊皮。我平時在她面前說話都是小心又小心,生怕刺痛了她那顆敏感的自尊心。
王老師今天發考試卷,把趙曉萌留在了講臺上,問她為什么只考16分,并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你還是在學習嗎?一百分的卷子只考這一點分,就是頭牛也知道轉彎?你是怎么考的?”就是這一句話,趙曉萌一抬手就給了王老師一巴掌,轉身就沖出了教室,拉都拉不住。
作為王老師,其實她是抱著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想讓趙曉萌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認真起來,多讀點書。這個想法是好的,不料,一句話戳中了趙曉萌心底最敏感的部位,讓她做出如此瘋狂的舉動。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良言一句解恩怨,惡語一言招禍端,這句俗語里說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其實,同樣一個意思,換一種說法,也許就有著不同的效果。
記得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一個心理學專家到一個學校做了一個關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實驗。他先給學生們發了一份問卷,然后從中挑選出20個人;然后告訴老師,這20個人只要教育得法就是天才。這20個學生成績讓人看不上眼,有幾個還是班級里的搗蛋鬼。但是,情況在一年之后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這20個學生的成績突飛猛進,讓老師都不得不佩服心理學家的眼光。那么,這20個學生是怎樣挑選出來的呢?心理學家說,他只是隨便選了他們。
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孩子本身沒有智力上的高低,關鍵還在于有沒有激勵的力量。心理學家說這些孩子有發展前途,那么他們自身就能喚起潛能,變得積極而自信。而老師呢,因為知道他們是可塑之才,自然也傾注了更多的關注,給了他們更多的激勵。學生擺脫了失敗的陰影,眼底心間都是陽光,他們還怎么可能不發揮出他們所有的能量呢?
作為老師,往往受自己的情緒波動而對學生表現出不良的情緒,但是面對學生,我們必須要有陽光的心態,學會欣賞學生,關注他們點滴進步,并用心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和贊揚。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相互欣賞,學習的氛圍也會其樂融融。學生收獲了成績,老師贏得了尊敬,還收獲了好心情,那是一種多美的境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