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喜歡做一個平平常常的老師(2)
發布時間:2013-11-28 14:25:37 來源:教師報
本報記者 丁洪剛 馮虹
“最關鍵的時候,
你不能出現任何的閃失”
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注重育人。劉占良善于同學生進行思想交流,他經常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用情感動學生,化解學生遇到的思想難題。
1993屆有個農村學生叫張濤(化名)。高考前夕,張濤家里與鄰居之間發生了一些糾紛。鄰居家孩子為了騷擾他,影響他高考正常發揮,在周末找人到學校把他叫到外面打了。張濤當時很沖動,既然對方把他欺負了,這個仇一定要報,高考則被拋之腦后了。同學們知道張濤被打的事后都很生氣,人人都義憤填膺地要幫助張濤。
當時劉占良知道這個情況后,立即利用晚自習時間給學生開會并告訴學生:“那是人家的家庭糾紛,任何人不得參與。臨近高考了,參與這種事對大家影響不好。對方都是社會上的人,很復雜。大家的心情我很理解,都是學校的學生,學校一定會管的?!眲⒄剂加帜托恼f服、勸導張濤:“你要從自己的前途和長遠利益來考慮。既然是家庭糾紛,就有講道理的地方,可以找當地村委會、鎮政府。作為學生,你現在的任務就是讀好書上好學,特別是在最關鍵的時候你不能出現任何的閃失,如果在這時候發生什么事情,對你的影響可能都是終身的,你將來后悔都來不及。”勸導幾天后,張濤的情緒漸漸平息下來。兩家人最終在當地村委會的干預下平穩地處理了糾紛。最后張濤安心讀書,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如今走上了稅務系統的領導崗位。李曉兵深有感觸地說:“如果沒有劉老師的正確引導,張濤和我們就會去找那些社會上的人,結果估計不會把人家咋樣,反而是人家把我們傷了,傷害面更大一些。作為十七八歲的中學生來說,當時我們考慮不到那么多,只能意氣用事罷了。”
2006年有個叫孫龍的學生考到清華大學工程力學與航天航空專業,就讀一年之后,他卻出現了思想波動,學的專業是理科,想回來復讀文科,來年再考。那一年孫龍回商洛度假,家長實在勸說不動,最后找到劉占良,讓他給孩子做做思想工作,因為高中時孫龍特別崇拜劉占良,到大學還和劉占良保持著聯系。于是劉占良受邀登門去做工作。一見面,孫龍就說自己喜歡文科,上理科不是自己的興趣。通過和孫龍促膝徹談,劉占良找到了孫龍執意回來復讀的原因:原來,孫龍一進大學就作為清華大學的優秀學生代表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后來又參與了學院院報的創辦工作,他是主編,一周要開很多會,活動太多反而沒時間投入在專業上,導致學習興趣下降,成績下滑。經過分析,劉占良給孫龍說:“你把百分之九十的精力用在課外活動上,你的特長是發揮出來了。但你的主業仍是你的專業,活動只是提升你的個人素質的,你不能主次不分了。你的精力被課外活動分散了,在專業課上投入不足,成績自然就不行,興趣就不高了?!眲⒄剂歼€給孫龍舉例:“如果我們只知道華羅庚的詩倒會覺得華羅庚是一位大詩人。但在實際中,文理兼修的全才太少了,你就是其中一個?!蓖ㄟ^耐心分析、鼓勵,孫龍的思想漸漸轉變過來,不再要求復讀了。
2000年有個考到清華大學的學生叫拜福君,他給劉占良寫信說:“老師,你每天給我說清華多厲害、多厲害的,但我覺得這里的老師沒有你講課講得好……”劉占良給其回信:“你這是一種很危險的思想,這說明你在大學還停留在高中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模式。清華的講臺誰能站?只有知識淵博的人才能站。清華的學生都是每個省五六十名內的學生,你要好好端正自己的思想,有時間好好去圖書館、實驗室看看大家都在干什么。”一番書信往來后,拜福君端正了學習態度,安心上學了。
“數學課還能那樣上,
太簡單了”
劉占良提出“一年上路,兩年適應,三年挑大梁”的培訓目標,組織老教師與新教師結成“青藍”對子,促進新手盡快適應高中教學。他每學期都會安排時間去聽課,及時發現并解決新教師成長中的新問題,幫助年輕教師迅速、健康地成長。
2008年劉占良給全校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數列的概念。課上完后,數學組老師牛燕妮就聽身邊的物理老師、語文老師、英語老師說:“哎呀,今天聽了劉校長講的數學課,數學不難么,數學咋這么簡單,我們都能聽懂!”對平常人來說,高中的數學很難,尤其是“數列”那一部分,可聽了劉校長的課,包括其他組的老師都評價說,數學其實不難,很接近生活,容易接受。聽到這種評價,牛燕妮心里暗下決心,以后要把課上得也像劉占良一樣,數學要講得讓不教數學的同行都能聽明白,那就成功了。
青年教師兀嫣對剛參加工作時劉占良給予的點撥印象深刻。2003年是兀嫣剛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在備課組的一節課上,有一個知識點是她每天都給學生強調的,可學生還是回答錯誤。當時她有些著急,雖然沒有批評學生的想法,但說學生的語氣還是有些生硬。下課后劉占良對她說,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把知識教給學生,它還是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情的滲透過程。只有在你愛學生、學生也愛你,有一個適當的切合點時學生的成績才會很好的。劉占良用自身經驗告誡兀嫣,要把教育當成一項事業來干,而不是當成一個謀生工具。兀嫣覺得收獲很大,這件事情以后,她對教學上的細節做得越來越到位了。
數學老師賀林說,劉占良教學水平高,同時他也善于接受新鮮事物。2003年學校要普及計算機輔助教學,買進了一批電腦并組織學習。當時電腦還不普及,由于賀林大學期間計算機學得比較好,尤其他還學到了專門制作數學課件的一個畫板軟件,使用起來很方便,在上課中對教學很有幫助。數學組長便讓賀林把數學老師培訓一下。當時劉占良沒有一點計算機基礎,卻堅持參加培訓,虛心學習,學了當時就做,遇到不會的給賀林打電話,或者親自去問。劉占良不僅要他教會如何做,還要問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原理是什么。數學繪圖用手畫比較簡單,但在當時大家都不會使用電腦的環境下用電腦來做,很有一些難度。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劉占良漸漸掌握了這個軟件,在課堂上只要能用課件的他都會使用到。劉占良的學習精神讓賀林很佩服:人家不用課件課都講得那么好,還要放低身段來學習。
“他是我們奮斗的目標,
是我們永遠的標桿”
30多年來劉占良從來沒有離開過講臺,即使擔任副校長以后。劉占良告訴記者,他就喜歡做一個平平常常的老師,和學生在一起有一種成就感。他以細致、扎實、敬業的工作作風影響著身邊的一批批老師們。
陳高榮是劉占良原來的學生,2003年回到母校任教。他說,劉占良課講得細,容易接受,通俗易懂,現在回想起來感覺還是回味無窮。最感人的是劉占良的教學態度,課堂上他對待每位學生都是不厭其煩,只要你有問題,他都能從各方面、各個角度去解釋,以達到最佳效果。另外在批改作業上,如果你的作業有問題,他會給你詳批而不是簡批。這些自己到現在都做不到。當時每個班八九十位學生,每天他堅持批改作業,從不懈怠。在數學自習課上劉占良每節必到,解決學生的問題,無論是當天學的,還是以前學過的,他都能給你提出建議以及解決方法,能夠使你建立起系統的數學知識結構。他把課堂輔導時間盡量留給學生自主安排,以便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陳高榮上學期間劉占良的孩子還小,身體也不好,但他從來沒有因為家事耽誤一節課、一節輔導,無論多么疲憊,上課時劉占良總是精力充沛。陳高榮說,劉占良是他們奮斗的目標,是他們永遠的標桿。
不僅在教學上幫扶年輕教師成長,在教師生活上劉占良也無微不至地予以關懷。年輕老師張凡剛到學校工作不久,他在農場工作的父親突然被馬蜂蜇得不省人事。張凡急得一籌莫展:他不是商洛本地人,剛參加工作也沒有積蓄。同事得知情況后給劉占良說了,劉占良連夜把自己的錢取出來給張凡,讓他帶父親去西安治病。劉占良的急人之所急讓全年級的老師都很感動。
2011年牛燕妮和劉占良是一個數學組,文科12個班總共有六名數學老師。數學組有一個傳統:考試結束后無論多晚,都要把當天的試卷改出來、成績加出來,上傳電腦,第二天把試卷發給學生。一天數學考完試都下午5點多了,大家匆忙去外面吃了個飯回來改試卷。剛到7點鐘,劉占良接了個電話,說學校有事情就走了,只剩五個人干活了。當時大家一想學校事情忙完肯定很晚了,劉占良不會再來了。沒想到10點多劉占良開完會又回來了,和大家一起繼續改卷子。到11點多的時候,還有幾沓卷子加分和上傳成績沒有完。劉占良對唯一一名女教師牛燕妮說:“燕妮,都11點多了,你在外面住,回家不放心,你先走吧?!迸Q嗄莓敃r心頭一熱:劉校長開完會都十點多了,正常情況他都可以不來。來了卷子改到11點還沒完,他反而讓下面的同事先走,自己繼續加班。牛燕妮要求留下來再改一會兒,劉占良又說:“這幾份你就不加了,我來加。你在外面住,我在校內住,相對方便些?!睂嵲谵植贿^劉占良,她就先走了。那天晚上剩下的老師加完班都12點多了。
劉占良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在2009年的高考分析會上,雖然當年學校整體考得很不錯,很多指標都已達到,但他覺得還有許多不夠完美的地方。劉占良在全校教師總結會上淚流滿面地表示,他感到由于山區生源流失,高中三年老師付出的太多,而尖子班中上名校的太少,沒達到預期目標。生物組王秀芳說,當時的一幕始終留在老師們的腦海中,在他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每位老師都能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他為榜樣,不斷進步。
王秀芳說,作為一名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今年高三劉占良還帶兩個班的數學課,他的課時是一個教師滿課時、超課時的工作量。每天有改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課,學校那么多的事還等著他去處理,一名普通老師上完自己的課可能會覺得工作很辛苦,但與他一比,覺得自己那點辛苦真是微不足道。不論是檢測還是模擬,劉占良都要求統一閱卷,一人一道題流水作業,每次他都親自參與從不耽誤,他和每位老師是同等工作量的,他的任務都能按時完成,從不因為行政管理而對教學顧此失彼。
和劉占良一同參加工作的特級教師房修身對劉占良了解頗多。他說,細致和扎實是商洛中學所有老師對劉占良的共同評價。以教案為例,按說三十年的老教師可以用以前的教案,但他寫的教案跟剛參加工作時的一模一樣,非常細致、認真,字也寫得整整齊齊的,很漂亮,包括每個教學的環節、數學的例題、布置的作業、課后的反思都在教案中體現出來。每一次考試以后,他對待學生的成績和其他人也不一樣,一般老師只是分析學生成績的好中差、平均分等,局限在學校要求的方面。而他每次對學生考試成績的分析具體到一道題有多少學生做對了,多少學生做錯了,做錯的學生有哪些,錯在什么地方。每一次考完試,他都要密密麻麻地寫好幾張總結。這種細致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他做得細,無形中對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商洛中學田曉玲老師的一段話,詮釋了老師和學生們對劉占良的喜愛:
作為教師,劉占良讓你覺得他職業才能突出,但又不是那種才華橫溢型的,沒有讓你在他面前自卑的壓力;作為領導,劉占良讓你感覺威信很高,但又不是那種咄咄逼人的。你覺得他講話是那種實踐理論化,理論實踐化之后的一種深入淺出,往往令人心悅誠服。最佩服劉占良的就是他一個人怎么能做那么多事、精力怎么能那么充沛,對學生的愛怎么能那么長久。這好像已成為他的一種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自然而然地就那么做了。你不會擔心他會做得怎樣,你只會心疼他那么認真會不會把他累壞。在老師和學生的心目中,劉占良是一個修師德、強師能、博師學的典型,他是一個有思想,有境界的人,是我們的楷模。他是一個把平凡做到極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