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的課程改革給體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氣象,尤其是在課程標準修訂之后,初中體育教學更是面臨著一個新的局面。筆者在教學之余堅持不斷反思,對初中體育教學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認識。本文就從如何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到實處這一角度進行思考與闡述。

一、初中體育教學,怎樣理解以人為本

十幾年來,人們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已經說得非常多了,根據筆者的經驗,我認為大多數(shù)人所說的以人為本,都是從字面上進行理解的,在筆者看來,這里所說的“本”至少應該包括兩層含義。

一層含義是我們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就是對“以人為本”的理解,筆者理解的這個“本”,是教學的基礎與目標。說“本”是教學的基礎,意思是說從體育教學的設計,到上體育課,一切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而不是隨隨便便地制訂一個教學目標或確定一個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運動,并美其名曰“學生自主活動”。對于這個理解,我們還可以提高一個層次,就所觀摩過的公開課的教學為例進行判斷,作為公開課,上課老師肯定是對上課內容進行了精心選擇與設計的,但這里也存在著是否真正地以生為“本”的問題,事實上筆者就曾觀摩過設計的內容只是為了吸引眼球,而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沒有任何幫助的活動。

另一層含義就是我們的課堂實踐。體育課的最大特點是在戶外進行活動,這就意味著學生是以自己的肢體活動作為主要內容的(當然其中包括心理健康問題,這也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含義,但不是本文論述重點,故不多說)。因此,以生為“本”,就是活動要適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實際,短跑或者是長跑,給學生設定怎樣的目標等,都要是學生努力一下就能達到的目標。

二、初中體育教學,怎樣實施以人為本

以初中體育教學中最為常見的“跑”的教學為例。在筆者看來,從以生為本的角度進行分析,筆者的做法是通過游戲項目的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游戲促進速度和耐力的提升。

首先通過團體性質的接力跑,讓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成為驅動自己提高速度和耐力的欲望。這個接力跑不同于一般的接力比賽,而是可以在跑的過程中通過對下一個人的提示,讓對方在自己跑不動的時候接替自己。這就成了一個有彈性的接力賽,看起來降低了學生跑的標準,但實際上初中學生還是有一定的自強意識,誰也不愿意讓別人幫自己多跑,于是他就會努力跑完自己的一段,從而達到了教師的訓練目的。

其次還可以利用合作跑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一般情況下,人們對合作跑的作用多集中在集體主義上,其實在筆者看來,這種跑作為對個體興趣的激發(fā),與合作潛力的挖掘,其實是一種很好的以人為本的做法。

再次,自主選擇跑的方式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因為在筆者看來,學生一定知道自己最喜歡哪種訓練方式,因此在課堂上讓他們自己把喜歡的跑的方式用出來,一方面可以將個體的思考變成群體的訓練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互相交流中實現(xiàn)借鑒。事實證明,初中學生已經有了很多跑的方式,比如說簡單的兩人賽跑,比如說復雜一點的負重跑、繞桿跑等,他們總能夠根據自己的訓練重點去選擇不同的跑的方式。

總的來說,這三種思路都是以生為本的實際體現(xiàn),都是理念轉變?yōu)楝F(xiàn)實的良好借鑒。

三、初中體育教學,怎樣評價以人為本

思索過這個問題的老師肯定有一個感覺,就是我們本著以人為本理念設計的教學,在自己內心里都認為是以生為本的一種體現(xiàn)。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是不是真的起到了以生為本的效果呢?這里就存在一個評價的問題。

筆者根據自己的一點淺顯實踐,認為評價的思路有兩個:一個思路是根據學生的身體運動技能來判斷,即我們以生為本不只是要貼近實際,還要能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如果學生的體育素質提高了,那可以認為我們的措施是有效的; 另一個思路是學生的主觀愿望,即學生是不是真的愛上了體育,而不只是愛上體育課。如果是前者,那就說明我們的努力也是有效的。

應該說,以人為本是一個總的理念,在實際教學中需要通過很多細節(jié)去體現(xiàn)。筆者作為一名初中體育教師,表達能力有限,有可能沒有把自己的思路完全體現(xiàn)出來,描述得不準確的地方,還望同行們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