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作者: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美琪學校 溫太陽
發布時間:2013-11-19 17:25:4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自主、獨立的學習習慣和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規定:“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刻不容緩。下面我就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問題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 “理”牽“境”引,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讓學生對自主學習產生興趣,我們的工作將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那么如何讓學生對自主學習產生興趣呢?我想應抓住兩個字:理與境。首先,以充分的道理牽引學生“走向”自主學習。對學生只能以理服之,要讓學生明白,學會自主學習,他們就可以在學習目標的牽引下,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產生“自覺地反應和意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能力。 其次,創設一個適宜自主學習的環境,吸引學生“走入”自主學習。教師應大力提倡、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可列舉古今中外通過自主學習而成才的典型事例激勵學生,努力營造一個人人參與自主學習的氛圍。長此以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 樹立目標,有的放矢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是贊嘆射技高超的。但如果無的放矢,即使再高明的射手也會茫然。自主學習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學習主體先有明確的目標,然后才會產生自覺反應,否則學生只會覺得無所適從。由于受年齡和知識構成所限,絕大多數學生還不能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因而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要有可操作性,不能泛泛而言,難以實施。同時,教師應注意對“期待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的應用。學生學習目標確立后,教師要不斷地激勵他們,良好的心理預期會激發學生為完成目標而奮發圖強,充分發揮其主動性。所以,樹立目標是確立學習主動性的方向,而教師“期待效應”的應用則是對學生主動性的心理呼喚。
三、 傳授學法,提高自學能力
第一步,教學生學會“自讀”。在學習某一篇文章時,可采取“三抓”法訓練學生,讓學生學會“自讀”。一抓重點詞語,理解重點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二抓關鍵語句,體會關鍵語句在文中的作用。三抓主題思想,深刻理解該文的中心意思。如在學習《背影》時,應抓的關鍵詞是“背影”,要理解特定條件下“背影”所包含的特殊意義;關鍵句主要指文中幾處寫“流淚”的句子;主題則是借“背影”抒發對父親的思念與感激之情以及父親對兒子的關切之情。抓住了這三個“關鍵”,也就初步理解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第二步,教學生學會“自思”。在學習某一類文章時,應給其指明思考的方向,讓其學會思考。如小說類課文教學可以教給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一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二找出小說塑造了哪些人物,這些人物的特征如何,作品刻畫人物的手法有哪些?三人物活動的環境如何,這些環境描寫對刻畫人物起什么作用?四體味作品的語言特色。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對于小說類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定會有大幅度提高。至于詩歌、散文、戲劇類文章的學習,同樣也有其特定的思考角度,教學中可分門別類地加以指導。
第三步,教學生學會“自檢”。自檢是指學生自己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的自檢能力是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補救是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自檢中要求學生能針對階段性的學習自己出練習、出試卷加以檢測,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自己解決不了的可向同學或老師尋求幫助。教學生學會自檢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如能實施“自讀、自思、自檢”三步訓練法,讓學生學有方法,思有方向,再加上適當的練習(以自我檢測為主),一定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較大地提高。
總之,我們應努力遵循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真正動起來,為其學好語文、用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