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幾點體會
作者:陜西省楊陵區西大寨中學 金智宏
發布時間:2013-11-14 17:35:3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基本手段和內容,有其特殊的教學功能,我們應根據具體要求,抓住物理學科教學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應用科學的方法,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演示實驗的美妙絕倫,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物理概念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抽象的,需通過一些典型實驗,使學生獲得生動、鮮明的感性認識,從物理現象的特征出發,提出物理概念,使學生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強烈的興趣。如先將一個剝去外殼的雞蛋置于較蛋稍小的玻璃瓶上,雞蛋靜止在瓶口上不動,接著拿去雞蛋將酒精棉花點燃后投入瓶內,燃燒片刻,使瓶中空氣稀薄,再將雞蛋置于瓶口,可觀察雞蛋慢慢地被“吞入”,最后落入瓶中。面對意想不到的現象,不但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能夠激發他們探索其中奧秘的積極性和豐富的想象力。
二、合適的實驗,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利用生動形象的物理實驗,能為學生創設樂學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其思維。例如:“大氣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新課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雞蛋的實驗,這奇跡般的現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我告訴學生,這就是大氣壓現象,那么什么是大氣壓呢?在學生興趣被激發的情況下轉入新課教學。當學生明白大氣壓的概念后,為了加深印象,我將一只玻璃杯灌滿水,將一張塑料卡片蓋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過來。問:當把手移開后,會產生什么現象?學生們議論紛紛。這大氣壓到底有多大?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將抽去空氣的馬德堡半球出示,叫學生推選兩個力氣最大的男同學來拉,結果用盡力氣也拉不開,再換四個不服氣的同學,還是沒有拉開,當我把進氣閥門打開后,一個人就很輕松地把兩半球拉開了。學生既驚奇又信服,對“大氣壓不但確實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結論深信不疑了。
三、通過實驗,使教學信息具有新奇性
物理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與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學習物理知識應該結合實際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驗,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增加學習的樂趣并得到更多鍛煉,從而獲得成功。如:在講授“浮力”一節時,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實驗:將一只塑料可樂瓶剪去底部(瓶頸的截面直徑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徑)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內,從上面倒入水,觀察到有少量水從乒乓球與瓶頸縫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設問: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學生認為受到了浮力,有的認為沒有受到浮力。這時,我叫一位學生用手堵住瓶下部的流水處,可觀察到乒乓球浮起,學生感到好奇,也堅信此時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實驗為什么沒受到浮力?學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導他們,學生很快理解了浮力產生的原因。這樣通過實驗,提出問題,從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索動機和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利用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
例如,在教學“焦耳定律”一節時,在學生認識到電流在通過導體的過程中會產生熱量后,教師不急于按照文本內容立即演示,而是把實驗結論交給學生,提出“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的多少可能會與哪些因素有關?”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圍繞著電流強度有關的量,提出電流、電壓、電阻、通電時間等,教師再幫助學生從中提取出相互獨立的有關量后再提問:這幾個物理量與電熱應該是怎樣的關系?讓學生猜想、討論,在形成了比較一致的意見后,再演示驗證,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
總之,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對于物理實驗教學,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實驗活動,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體會和了解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不斷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和加深知識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