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創造性的學習。因此,我們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下功夫,努力營造民主、主動、合作的學習氛圍,設計符合學生水平、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的思維型課堂教學活動,發散學生思維。審視當前的課堂教學現狀,許多教師在努力尋求如何將這些理念轉化為真正的課堂教學行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變化過程,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對英語思維型課堂進行初步的摸索與探究。

一、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學習行為的參與度

例如:在教授《Counting Senses》這一課中,我們仔細研究教材以及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為了讓學生明白人體五官的作用,更真切地感知五官的功能并會自然使用目標語言‘I see with my eyes. I smell with my nose. I taste with my mouth. I hear with my ears’我們進行了如下設計:

首先,通過導入環節,筆者為學生創設了語言情境,告訴學生,我們有四位非常特別且有用處的好朋友,他們每天伴隨在我們的左右,讓學生猜測“他們都是誰?他們在哪里?”孩子們在猜測過程中思維非常活躍,很多學生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還為下面的環節作準備:筆者問學生: Today,I bring four good friends. They are very special and useful. They are my helper. I love them so much. Do you want to meet them?

其次,在新授環節,筆者充分利用了五官的功能來作為目標語言的突破點,逐步引導學生對五官功能進行細致有趣的學習。1.通過看到的事物,猜測這是哪一位好朋友,從而介紹眼睛的功能。2.通過聆聽不同動物的叫聲,了解耳朵的功能。3.通過讓學生品嘗外表看似一模一樣的兩種液體:酸奶和牛奶,介紹了嘴巴的功能。4.通過老師自己蒙上眼睛,向某一位學生要求品嘗蘋果,而學生“使壞”,給老師拿另一種水果,結果被老師聞出來,讓學生在趣味中了解鼻子的功能。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有效活動設計,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得以充分的外顯。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學習行為參與度,課堂上學生積極快樂的情緒非常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倡導多樣化學習,提高學習方式的靈活度

筆者在每節課的設計上,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選擇多樣的學習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方式的靈活度。什么是學生學習方式的靈活度?即指學生有意義學習過程中所采取的學習方式的靈活性。在這樣的課堂上,提倡多樣化學習,主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及學習內容隨機采取任何一種學習方式。通過以下課例,筆者關注兩個不同課堂主體,來提高學習方式的靈活度:1.課堂上教師是如何提供并實施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通常教師會采用分組討論、小組合作、示范朗讀等方式。2.課堂上的學生是如何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多樣化活動的?學生往往會在學習過程中自主進行創新式的拓展和延伸,課堂上經常會有一些精彩的生成,如:歌謠的改編、課本內容以歌曲形式唱出來、故事角色的扮演、隨機性記筆記等。

三、積極創設思維型課堂,關注認知過程的思考度

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核心活動是思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著眼教學活動,關注認知過程的思考度,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而思考是思維型課堂的一個重要指標。教師通過四個外顯現象設計課例,從而檢測學生思考度的大小。1.課堂問題的難度或質量,即能夠引起學生較大認知沖突的問題。2.學生的語言表達。3.學生的表情流露。4.學生的成就感。學生通過自己的邏輯思維獲得知識要比直接獲得外來知識更有成就感。

四、積極拓展學用渠道,提升課堂情感的豐富度

情感是可以體驗得到的。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更應該注意運用課程資源拓展英語的學用渠道,盡量使課堂的學習過程更為直觀、生動、形象,以適應兒童的認知特點,使學生形成快樂、高效的學習氛圍,提升課堂情感的豐富度。課堂上的情感外顯特征是否非常明顯,是否豐富,一目了然。這需要教師不斷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把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拓展到教學的各個層次,從而提升課堂情感豐富度。

思維是自然界最美麗的花朵。新課程提出: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對思維課堂進行理性的認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構建思維教學,打造思維型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