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皆課堂
作者:西工大幼兒園 鄒 俊
發(fā)布時間:2013-11-14 18:31:5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生活本身就是五顏六色、絢麗多彩的,日月星辰、雨露霜雪、山川河流、鳥語花香等自然物以及它們不同的自然形態(tài)、動作、顏色是自然美的體現(xiàn),這些美進入生活中就會激起人們對大自然一種深深的眷戀之情,美就在其中。幼兒也是如此,當自然物進入到孩子的世界里,才會喚起他們對美的感受,他們被自然景物的色彩、形態(tài)、聲響所吸引,走進山谷,綠蔥蔥的世界,天和地在綠中延伸,加上回聲的激蕩,空氣的清新,一切的美蘊藏在其中,大自然中有許多取之不盡的教育。
一、發(fā)現(xiàn)
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是我們的活教材,那里面充滿了活教具,它們是我們的教科書。”帶幼兒走出教室,走進花園,親自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聽一聽,發(fā)現(xiàn)葉的不同,色彩的不同,樹冠的不同,樹干的不同,用身體、動作模仿樹的動態(tài),觸摸樹皮,感受樹干表現(xiàn)出的各種不同變化,那時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眼中的樹是這樣的:上傾、彎斜,錯綜盤旋,作品里呈現(xiàn)的不同造型吸引大家的眼球,就這樣,孩子們站在梵高的肩膀上,畫出了歪歪扭扭的樹林,畫出了富有生命活力的秋天的風景,也從梵高的畫中體驗到了一顆高貴的心靈。
二、編織
以前孩子們對傘的概念就是下雨的時候、夏天遮陽的時候它會出現(xiàn),走出去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還有那么多的傘就在他們的身邊:抬頭空中隱約出現(xiàn)的滑翔傘、降落傘,孩子嬉鬧的卡通傘、彩虹傘,舞蹈搖曳的蘑菇傘、荷葉傘,不同質(zhì)地的油紙傘、布傘、古代華麗的宮廷傘,在傘的世界里穿行,當雨滴飄落時,沒有傘大家感到彷徨無助時,聽聽我們孩子是如何說的:快到小橋下、屋檐下、葉子下、蘑菇下、西瓜皮下、滑滑梯下,那里就是你避雨的港灣,當可愛的小動物被雨淋得不能回家時,孩子連忙畫了一片樹葉,呼喊它們,快到葉子底下來吧。雨滴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伴隨著雨聲孩子撐開他們心中美麗的傘:紅紅的小花是蝴蝶、蜜蜂的傘,黃黃的葉子是小螞蟻的傘,綠綠的荷葉是小青蛙的傘,漂亮的蘑菇是小兔的傘,在傘下聆聽雨點落下的聲音滴答滴答,感受雨點打在傘上的回音,那是雨中世界另一番的美景。大自然的鳥叫蟲鳴,潺潺水聲,幼兒調(diào)動他們的聽覺器官,體會到自然中的音樂美,調(diào)動視覺器官,在青草、紅花、黃葉組成的色彩繽紛的自然中感受到色彩美,紅、黃、綠編織著色彩,撐起一片彩色的天地。
三、探索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雨天里有一道風景,那就是孩子會關(guān)注雨,聽雨打在傘面、樹葉、屋頂上的聲響,落下的雨像面條、像線,雨絲落在地上就變成了水塘,雨水落在水塘里會冒泡泡。為什么雨聲有時是嘩啦啦,有時是淅瀝瀝,有時又是劈里啪啦,孩子調(diào)皮地在水洼中跺幾下腳,在大自然中,孩子的活動材料豐富多彩、應有盡有:撿花瓣,可以練數(shù)數(shù),拾落葉,可以拼搭各種小動物,長短不一的小樹枝用來比長短,林中的大樹比高矮、比粗細。在這里孩子們知道什么東西會在天上飛?什么東西會在地上跑?什么東西生活在水里?什么東西生活在陸地上?這比書本上的圖片要生動、真實得多,孩子的印象會更深刻,探索的欲望會更強烈。
四、快樂
春游、遠足活動,他們親臨田野、農(nóng)莊,觀賞一片片黃澄澄的油菜花,一片片綠油油的麥田,感受春的氣息,田園的靜美,坐下來,一張紙、一支筆,靜靜地將綠的色彩、黃的色彩融入其中,他們在描繪田莊的秀麗、生活的安逸 。走進農(nóng)場,孩子們被一群出生不久的小鴨小雞們吸引,趕得它們東躲西藏,有幾個膽子大的,抓起小鴨抱在懷里,小動物可不是好惹的,看準時機,給孩子漂亮的裙子上“點綴”了一點臭花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農(nóng)場里種了很多的農(nóng)作物結(jié)了果實,金黃色的麥穗長得比孩子們還高,知道麥子是用來磨面粉的,面粉是用來做饅頭和面條的,孩子們紛紛撥開麥子放在嘴里嘗嘗……聽聽孩子們是怎么說的:“蠶寶寶吃桑葉,結(jié)繭了;這是豆角,找到了嗎?小雞給小鴨表演節(jié)目;仔細找找小黃瓜;嘗嘗新鮮的麥子什么味!蘿卜也結(jié)籽嘍!蠶結(jié)的繭有白色還有黃色;黃瓜吊在瓜秧上真美;這是南瓜開花時的樣子;無污染的油麥菜帶回家;找找玉米長在哪了?你見過這么小的西瓜嗎?這是留作種子的菠菜;向日葵有花苞了……”
發(fā)現(xiàn)、編織、探索、快樂就是大自然帶給孩子的禮物,在那一片世界里每天都有著不同的故事,等著生成、分享。藍天、白云、穿梭的身影,一次次地探索使得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開心,孩子們像是春天里跳動的小音符,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擁抱自然,在自然中盡情享受,這是孩子最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