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浪潮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關注。尤其是小組合作學習,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備受廣大師生的青睞。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在良好的交往情境中讓學生共享資源,優勢互補,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然而,筆者在聽了眾多語文課后,卻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花哨的形式不可等同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提到上好課,尤其是公開課,教師就想著一定要設計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以體現新課改的理念。殊不知,學情的需要、學生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為“活動”而活動,把學生簡單地湊在一起,那只是形式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已經失去了這種學習方式的真正意義。小組分工不明確,小組成員未全員參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夠等都嚴重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2. 優生不應壟斷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不可否認,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一些優秀學生一直扮演著主要角色。在創建合作小組時,我們就應該遵循著“異質組合,優勢互補”的原則。開展活動時,要合理安排,全員參與,輪流擔當角色。優生帶動后進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千萬不可讓優生唱“獨角戲”,而冷落了其他學生。

3. 教師的巡視不能替代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分組學習只是停留在簡單地巡視督促上,切實有效的指導并不到位。教師在指導時,除了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上予以幫助,還應該給予學生情感上的支持,對一些信心不足、性格內向、發言較少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如“你一定能行!”“沒關系,大膽地展現自己吧!”“瞧,你說得真好!”有時教師還可以參與到某個小組的學習中去,學生會因為你的參與而更加積極主動。

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真正有效地開展呢?筆者進行了以下思考:

1.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有待創新。常規的合作學習小組是四至六人一組,這樣固定的模式有其優勢,但也有弊端,有時需要根據學習內容及學生特長作適當調整。創新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保持合作競爭態勢,更有效地實現學習目標。實踐中,筆者建立彈性合作小組,將班內學生分成若干個固定的六人或八人大組,大組之間學生的學情基本均衡,在組內再分解建立階梯層次小組,按照從優到差、鄰近組合,基礎層次為兩人小組,往上組成四人中組,最高至八人大組。為確保合作有序,組內各人明確職責。按照獨立學習——小組交流——中組討論——大組匯報的程序開展合作學習,讓彈性合作小組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共同體。

2.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有待優化。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著過多過濫的現象,這就需要我們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選擇、優化。筆者認為以下三種內容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1)可探究性教學內容。如學了課文《最佳路徑》,就可以圍繞“格羅培斯的迪斯尼樂園路徑設計為什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展開討論探究。(2)可表演性教學內容。如學習了課文《祁黃羊》后,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組內分工,讓學生用戲劇表演的形式展示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3)可動手搜集資料的教學內容。如學習了《人類的“老師”》后,讓學生先自主搜索還有哪些生物可以當人類的“老師”,然后小組內交流。在匯報的過程中,各個小組充分展示出了集體合作的力量,豐富的資料,多彩的內容,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3.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有待加強。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教給學生方法,小組只能在熱鬧、嘰喳中浪費時間。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得到實質的轉變,小組學習成了部分優生體驗和展示的舞臺。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引路人的作用,加強方法的指導。如指導學生匯報組內學習成果時,注意羅列組內學生發表的觀點,以“我們小組認為……”“我們組有的人認為……有的人認為……”這樣的方式來匯報,便于各組間最大信息容量的交流和碰撞,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

小組合作學習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要注意創新分組的方式方法,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加強合作方法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小組合作,才能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