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陜西省西安小學 田 鑫
發布時間:2013-11-14 18:12:3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手段似乎只有黑板、尺子、粉筆,偶爾加一些模型。但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和應用,多媒體日漸凸顯其重要性,不僅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得到變革,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多媒體,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上課易疲勞,精神易分散,可能就會失去注意力,造成課堂效率低下。然而,“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學習興趣往往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因。而“多媒體”的合理運用能使這些因素得到優化,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一個鮮活的、直觀的、有趣的、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問題情境,則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它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生動活波,極有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后續的教學創設了很好的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所以我們教師善于利用多媒體講述故事、做游戲、展示實物等來創設情境,以使一些教學內容變得有趣味一點。
二、巧用多媒體教學,有效突破重、難點
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如果只通過簡單、枯燥的講述,很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不利于學生掌握。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快速地展示大量的學習內容,既省時又高效,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和難點內容的突破。
三、巧用多媒體,讓數學知識“活起來”
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需要,把固態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化靜為動,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發揮多媒體教學動態感知的優勢,創設情境,激勵學生猜想、想象和聯想,開拓學生的思路,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運用多媒體構建腦圖,理清學生思路
在做單元或章節復習時,學生往往會把復習課誤當成練習課,忽略了復習課的重要性,不能把欠缺知識點及時補漏。這就需要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正確找準興奮點,合理把握課堂,有效利用學生有意注意時間。在復習課上,我運用多媒體構建知識腦圖的方法,收效良好。這種方法不僅把知識“網絡化”,而且又理清了學生的思路,并時刻給學生以新鮮感。
五、即時反饋,體現反饋的廣度
“反饋”是指控制系統把輸出信息的結果“返回傳入”影響信息再輸出所起的調節控制作用。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信息交流活動,通過反饋信息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學習難點的解決,反饋越及時越有利于學習。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計算機可隨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反饋他們既看到自己的進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勵,獲得“獨立發現的愉快體驗”,從而不斷提高內部驅動力。
六、巧用網絡資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學會上網搜索網頁信息。鼓勵孩子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搜集課程背景知識,有利于擴大孩子知識面。課后學生在此觀看多媒體課件,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整理。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雖然多媒體在教學當中有這么多優點,但我們仍應避免課件“喧賓奪主”,更不能從頭至尾都用計算機來教學,對其他常規媒體不屑一顧。突遇停電或其他原因無法使用課件導致無法上課。此類現象實在是多媒體教學的悲哀。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讓計算機與其他常規媒體有機結合,“和平共處”。
多媒體是把“雙刃劍”,成敗只在舉手間!巧用多媒體,恰當地選準多媒體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就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負擔,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培養更多的創造性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