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是學生發展的基礎。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在語文教學之路上思索著、探尋著語文教學的最佳路徑。怎樣的教學,能更快更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筆者認為,應該堅守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語文課堂,達成課堂教學的簡約高效。以下是我的具體實踐及幾點思考。

一、求實, 適當調整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明確的學習目標不僅是教師分析教材和設計教學活動的依據,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有的放矢,簡約高效。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機械地照搬《教師用書》上的學習目標,而應充分考慮學生、教材、教師三個要素,作出適當調整,使目標的表述盡量具體、準確,真正實現學習目標的“制定的針對性”。

例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課,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文章敘述了伽利略挑戰權威的故事,其科學道理很深奧,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根據本課特點,我將學習目標確立為:1.通過聯系上下文、情景說話等形式,深入理解“信奉、違背、固執、膽大妄為”等詞語的含義。2.能用自己的話說清兩位偉人關于鐵球著地的觀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重點的句子和段落。3.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道理,激發對科學的興趣。通過閱讀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探求真理的精神,同時學習辯證地看待亞里士多德。4.初步感受“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這與《教師用書》中的學習目標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一目標更加簡明、科學,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實。

二、求真, 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感受和品位的能力

真實有效的課堂就應該以讀為主,只有通過多層次的形式多樣的梯度朗讀,才能讓學生入情入境,才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激起情感共鳴,真正地有所感悟。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

例如教學《橋》這篇課文時,我就注重一個“讀”字。在教學中,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靜下心來讀書,在感悟中品讀,在品讀中批注。特別是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個性化的理解,幫助孩子們展開了個性化的朗讀。特別是關于 “吼”字的處理:請看大屏幕,“老漢突然沖上前……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和“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這兩句話都用到了同一個字“吼”,請你入情入境地讀一讀,體會一下,這兩個字一樣嗎……在死亡的邊緣,老漢多么希望這一推,能將兒子推上這座生命之橋啊!請你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讀,請你再用力去推——讀,請你像老漢一樣竭盡全力去推——讀。在這一讀再讀中,學生不僅感受到老漢精神的偉大,更感受到人性的偉大,這才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讀是實踐,又是訓練;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體驗,學生在讀中學到了很多……求真的品讀讓學生在讀中得到真實的內心體驗,受到點點滴滴真實的感染熏陶,培養了學生對文字的感受和品味的能力。

三、求效,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必須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這就要求教師對文本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感悟力,并將其進行提煉,形成簡潔明快的教學線條。

例如教學《中彩那天》一文,我圍繞“道德難題”這一關鍵詞,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1.引導學生直奔文章的重點段,反復閱讀7、8兩個自然段,懂得“道德難題”具體指什么?2.抓住這幾句話“我看了又看,終于看到中彩的那張右上角有鉛筆寫的淡淡的K字……過后,倆人都把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過,留有淡淡的痕跡……”讓學生仔細品讀,弄明白:父親可不可以留下這輛車?“擦”說明什么?父親最終是怎么做的?你覺得父親這樣做值得嗎?學生經過充分的品讀交流,深刻體會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誠實守信,這是比物質財富更加珍貴的財富。至此,學生對文中母親的話,及“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這兩句話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真正簡約高效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樸實的,是樸樸實實的讀書活動;是平實的,平平實實的對話交流;是扎實的,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教學時,要努力讓學生在讀讀思思、寫寫畫畫、聽聽論論中進行語文學習,讓學生在簡約的課堂中得到高效的發展。